
记者获悉,今年4月底,' target='_blank' >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一份通知,要求各' 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方向和政策,防止部分钢贸企业虚构贸易背景的套(骗)取银行贷款行为发生。
上述通知显示,银监会已接到公安机关通报,反映部分钢贸企业以钢材市场为融资平台,通过虚假注资担保公司,以抵押质押、重复抵押、互保联保的方式,大量套(骗)取银行贷款。
这些企业在骗取银行贷款之后,又变身为投资公司,将所得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 、' 期货,甚至高利贷等高风险行业,由于钢材贸易市场融资巨大,这已成为所涉银行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钢贸商人骗贷银行
这份通知由多地所发生的钢贸商人骗贷而起。
日前,江苏北部的一家金属交易市场被法院查封,当地政府部门证实,多家银行因有贷款在其中而被牵涉。
当地相关部门证实,这家在2009年3月底成立的市场,配套搭建融资平台一家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该市场和担保公司实际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潘某操控,另有其他股东多人,其中潘为大股东。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该市场注册资金为1.006亿元,潘的出资额为4527万元,其他两人分别为4024万元和1509万元,但到今年被法院查封时,公司账面资金被席卷一空。上述担保公司累计敞口风险超过8000万元。
“案件甚至都惊动了一些银行的总行,目前风险还在进一步排查,情况不容乐观。”当地金融系统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当地人告诉记者,有的钢贸市场弄块地,盖几幢交易的仓库,堆个百把吨初级的线材,然后每人名下几个公司,用少量的存货相互对倒,制造出所谓的交易量和现金流,引银行入彀。
业内人士介绍称,这一钢贸融资模式2009年以后出现在江苏、浙江等地。“现在各家银行都在紧急排查,特别是对与部分地区钢材贸易相关的企业和个人授信已基本冻结。”专门研究过钢贸融资的长三角一家省级银行公司部总经理告诉记者。
银监会所发的上述通知显示,在大量套(骗)取银行贷款、变身投资公司后,钢贸商人又将所得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 、期货等高风险行业。记者则了解到,有些资金甚至还用于买六合彩、赌博和放高利贷等。
部分钢贸企业重复质押尤其严重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钢材是本大利微资金密集型生意,钢材贸易类似房地产,对应的现金流大,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特别是去年市场价格波动加剧,风险加大。
入驻钢市的钢贸商户,若需要依靠钢市的担保获得银行贷款,则必须向钢市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款项,市场以此来组建一个担保公司或者建立一个类似联保的基金会,这也是钢贸融资平台和银行风险被放大的由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钢材市场入驻商户的保证金比例为20%~30%,个别比例较高,能达到40%。这也意味着,如果公司实际需要500万资金,它就必须申请1000万贷款额度。具体做法是:在钢市做担保后,它必须支付300万(即贷款的30%)作为钢市要求其支付的“保证金”;之后,它需要再支付200万(即贷款的20%)作为银行要求其支付的“保证金”。银行每放一笔贷款,基金会就能收到企业的担保费、保证金、出库费等不菲的中间收入。银行融资成本加市场和担保公司的成本,总融资成本应不低于25%。
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更大的风险,部分钢贸企业重复质押尤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