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水轮流转。半年多前还被担心是否有崩盘可能的" 欧元,如今却因" 汇率快速走强而成为" 欧元区经济的新担忧。当地时间本周二,欧元集团主席" 容克在卢森堡企业领袖年会上称,近期对" 美元突破1.34点位的欧元汇率已处于“危险高位”,正在给欧元区经济带来新的威胁。而在容克“喊话”之前," 英国、瑞士、日本、" 加拿大等国均已发声警告本币走强。分析人士普遍担忧,一场更大范围的汇率战阴霾正在逼近,甚至已然拉开序幕。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1月16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半年来欧元汇率走强既有技术性反弹的因素,也有经济基本面因素,其可能给欧元区带来的影响喜忧参半。总体来看,经过大幅反弹的欧元未来可能难以避免回调走势,具体决定因素仍然与欧债危机进展、区内经济增长状况以及欧" 央行政策走向紧密相连。“相对于欧元这一种货币走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我更关注目前各经济体竞相寻求本币贬值的行动。”他说,“在我看来,汇率战的序幕已然拉开,如果各国政策制定者不能悬崖勒马,最终结局一定是"几败俱伤",令全球经济复苏再蒙阴影。”
四重原因推升欧元
" 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多时间里,欧元对美元升值了超过10%,对" 日元升值幅度更是高达近30%。从升值幅度和速度来看,都是非常罕见的,因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汇率在12个月时间内波动超过20%的状况,在过去30年中都是不常有的。张明认为,欧元呈现的强劲汇率反弹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从技术上看,欧元走强是对过去更长一段时间内其对美元汇率下滑的一种止跌反弹。事实上当前欧元兑美元介于1∶1.3至1∶1.4点位的汇率比价是多年来欧元和美元相对汇率的正常水平。自2010年5月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投资者纷纷选择美元避险,致使欧元对美元汇率一路向下。“货币市场的规律恰恰是,当某一趋势行进一段时间之后,一旦信心重新确立,形势就会发生反转,这就是人们目前看到欧元走强的技术解释。”张明说。其次,最近半年来,欧债危机逐渐稳定下来是欧元走强的最直接因素。受益于去年欧央行推出无限期、不限量的直接货币交易(OMT)新量宽计划,欧债危机乃至欧元崩溃风险大幅减退,市场对危机前景渐趋乐观,提升了投资者持有欧元的信心。再次, 2012年,美、英、日、欧均大开量宽闸门,但相比之下,以" 德国为主导的欧央行对通胀持更谨慎态度,且因OMT计划的启动尚取决于" 西班牙何时向“三驾马车”发出求援申请,导致其放松步伐较之其它主要发达经济体更为保守,这也是欧元汇率相比美元、日元大幅反弹的重要原因。最后,欧债危机爆发近三年来,“" 欧猪国家”财政政策逐渐紧缩在劳动力成本下降与欧元汇率偏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元区获得了重塑竞争力的机会,“欧猪国家”和德国大部分时间内的出口复苏令欧元区基本面有所改善,这也是支撑欧元走强的关键原因。
强势欧元喜忧参半
从影响上看,欧元走强对于欧元区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张明表示,从积极方面来看,首先,欧元坚挺有助于提振外部对欧元区的信心,加快恢复外部直接投资,助力欧元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复苏;其次,欧元走强令以欧元计价的能源等" 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拉低欧元区进口成本,这对于抑制通胀及促进经济增长都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市场信心上升令投资者更愿为欧元区提供融资,从而帮助问题国家将融资成本维持低位,这是避免欧债危机恶化的根本;与此同时,伴随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减小,欧央行将获得更多空间维持超低利率及宽松政策,为问题国家渡过难关赢得时间。
当然,正如容克及其它" 欧盟官员担心的,欧元走强也会带来显而易见的消极影响,那就是挫伤出口。事实上,过去两个月德法等国的出口数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欧元区与其它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存在很强的替代性,特别是在美元和日元竞相贬值的大背景下,欧元区出口竞争力将受到较大冲击,从而抑制复苏与就业增长,这对于仍在艰难跋涉的欧元区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三重因素决定未来走势
有关欧元的未来走势,张明认为,总体来看快速反弹之后的回调可能难以避免,因为货币市场投资者在盈利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不安,此时一旦有利空消息释放,市场走势就会反转。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调整是必然的。至于具体可能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主要应关注三方面动向。
首先,要看西班牙和" 希腊的情况。如果两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局势恶化,西班牙又迟迟不肯求援,则市场情绪可能出现剧烈震荡,促使资金再度从欧元回流美元,导致前者汇率下跌;其次,要看欧元区整体特别是核心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最新数据显示,德法经济基本面不甚乐观,特别是受欧元升值影响出口受挫明显,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则会伤害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促使欧元汇率回调。最后,要看欧央行货币政策走向,特别是何时启动OMT。一旦西班牙求援导致OMT的触发条件得以满足,则欧元供给势必大幅增加,相当于欧央行大步追赶美英日的量宽步伐,这也会导致欧元汇率出现回调。
汇率战恐致多输格局
本周二容克喊话之后,欧元出现急速下挫走势。这种口头干预增强了人们对于汇率战爆发乃至升级的预期。张明认为,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美英欧日竞相推出量宽措施、日本安倍政府近期施压央行采取更激进宽松措施以拉低日元汇率、" 瑞士央行早已实行的对欧元锁定1∶1.2汇率上限机制以及日前澳、加等传统强势货币国家纷纷发出的本币被高估呼声,都表明汇率战在今年会有所加码,而这种竞相追求本币贬值的做法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威胁。
“发达国家的量宽措施具有相当强的溢出效应,其本意在于促进本币对外币贬值,进而达到刺激出口的目的。”张明说,“但是汇率是相对的,一国的本币贬值意图通常会得到别国的抵制,这种抵制或者是通过竞相量宽印钞来实现,或者是通过直接在外汇市场上干预来实现,但总体来说都是以邻为壑的手段,其结果必然是多输格局。”
这种多输格局具体表现在三方面。首先,竞相放松货币政策会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催生部分地区的资产泡沫,给局部乃至全球稳定性带来冲击。其次,充裕的流动性极有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能源及原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构成不利影响;最后,竞相寻求本币贬值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将促使各国寻求汇率以外的手段达到目的,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等种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增加,为经济复苏制造更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