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起涉及QFII巨额违规交易的案件被法院受理,神秘人士吐露真言,使得金融大鳄索罗斯“曝光”在聚光灯下。
《每日经济新闻》6月17日报道的《国际大鳄索罗斯:南糖诉QFII的真正“被告”》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经过几天的连续调查,记者发现在这巨大的“冰山”下,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细节。
涉案外资为何在没有任何研究机构出具“买入评级”的情形下,短时间内集中购入南糖股票 ?坊间传言有国际“黑嘴”配合出货真相如何?监管层为何对之“束手无策”?
这场“涉外”官司的结局究竟如何?有了索罗斯的身影,有了国际投行的暗中参与,相信这场好戏高潮还在后面。
国际投行豪赌无名小卒
南宁糖业 (行情,收盘价17.60元)“不幸”陷入国际投行一手导演的短线炒作中,目前披露的信息仍令人“雾里看花”。人们渴望了解涉案的幕后“主角”如何在2007年8月的那场“风花雪月”中,毫不迟疑地选中南糖,一口气“吃下”1692.26万股,并成功获利亿元出局。
记者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在该股被大肆买入之前,几乎没有国内券商的研究报告提示南糖是值得“买入”的股票 ;与此同时,在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集团——美国彭博社(即“布隆伯格”,bloomberg)的研报库里,也没有收集(当然也不代表没有)一篇由国际投行研究员“操刀”的对南糖的研究成果,而按照国际规则,参考彭博资讯的研究报告绝对是国际投行每一次海外“行动”的必备功课之一。彭博资讯不把那些或许存在的南糖研究报告收集进来,其原因何在?
一位熟知个中原委的人士向记者讲述了这其中的三条路径,并揭示了上述“怪现象”最有可能是海外对冲基金所为的结论。
第一,海外出资人根据其本国投行所做业绩预测,被推荐买入某些A股;第二,如没有海外投行的业绩预测,会退而求其次寻求本土(本案中即指中国)的研究报告,并参考其评级作出投资选择;第三,某些有独立研究能力的机构 (如对冲基金等)直接参与。
和讯理财名牌活动:工商银行与和讯网联合有奖征文!大奖奉送进行时......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