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见多识广,每人手头上都掌握着几十亿、数百亿的资金,似乎了解大量不为人知的市场秘密、并能精确地把握买卖' 股票 的良机,公开场合中总是在众多狂热崇拜者的簇拥下侃侃而谈。他们说的话字字千金,他们的听众个个全神贯注,唯恐因错过重要信息而丧失发财的机会。
他们是被誉为天之骄子的' 基金经理,他们被认为神秘而又无所不能。唯一遗憾的是,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事情,但并不值得羡慕。2008年上半年,他们总体亏损了高达一万亿元,超过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169家中央企业2007年的总利润;并超过了中国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的财政总收入;这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中国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遭遇的最大财富损失。
不幸的是,同时作为享受娱乐明星般待遇的“兼职' 股评家”,他们的预言也非常不走运。据全景网专题组的统计显示,总体而言,在2007年发生股市崩盘的那个秋天,正是基金经理唱多声音最高亢的时候,其时公开的乐观主义者人数众多,并且观点鲜明。很多基金经理情绪激昂地声称,中国股市的' 黄金十年还刚刚起步;较为典型的是,长盛同智优势增长基金经理肖强对媒体表示,“我们现在的观点与2000点时没有变化,还是坚定地做多中国”!
不无讽刺的是,当时正在享受牛市盛宴的肖强只说对了后半句,虽然他管理的基金今年为此损失了36%——事实上,2000点时基金经理们并没有那么“坚定地做多中国”。2006年11月20日,上证综指奋力冲上2000点,业内久负盛名的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公开提醒道,' 行情好得几乎超过所有人年初的预期,“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估计2007年不会是快乐的一年”。甚至直到2007年4月16日,上证综指在节节上升的趋势下进一步突破3600点,朱平再度忧心忡忡地撰文指出,“无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没有价值基础的股价上升几乎都是起于尘土,复归尘土”。
事实上,基金经理们不为人知的精神权威,到了2007年6月份才凸显无遗,其时中国股市经过“530大跌”的洗礼后重新企稳。国联安德盛精选基金(' 行情,' 净值,' 基金吧)经理李洪波指出,“目前牛市形态保持得很好,上攻趋势完全没有改变。即使未来会出台调控措施,其力度和对股市的影响程度都是比较有限的”。其后,中国股市在蓝筹股的推动下强劲反弹,被媒体誉为“基金抢筹行情”。市场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持续飙升,上证综指一度创出6124点的历史性新高。
基金经理甚至为并非人人都能从基金的快速发展中分享利润而感到遗憾。泰达荷银市值优选(' 行情,' 净值,' 基金吧)基金经理魏延军在2007年8月份时指出,“基金经理人会管理你的财富,让它三年半翻一番……你把自己的钱交给基金经理,相信专业!这是正确的' 理财方式!”
魏延军同时指出,“把市民变成股民……让他们天天看汇率、看人民币升值,也会觉得市民素质提高了,创造和谐社会,达到最高境界”。在如此不可思议的疯狂中居然还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真是不叫人敬佩也难。
股市生机勃勃的升势令基金经理们兴奋不已,大家开始担心错过这波“历史性的上涨行情”,“快速建仓”成为当时基金经理的一种最负责任的行为,而对股市的溢美之词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宝盈策略增长(' 行情,' 净值,' 基金吧)基金经理赵龙公开宣称,“我觉得这个市场很难大跌……牛市基础没有任何动摇……你不能奢望在这么好的牛市里买到比较便宜的股票 ”。甚至此前最具忧患意识的朱平也引用了“更快、更高、更强”的' 奥运精神,指出“这次上涨的特点与以往显著不同”,并乐观地认为此轮由专业投资者推动的上涨“相对健康”,从而彻底放弃了他的悲观立场。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