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实体经济要摆脱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而真正企稳需要大智慧。中国正在展开一场货币政策要不要松动的辩论,这种辩论缺乏前提,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有的学者以下降的M1、M2说事儿,认为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央行昨日公布了上半年货币信贷数据,结果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回落至17.37%,狭义货币供应量(M1)更是回落至14.19%,为2006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上半年新增贷款为2.4525万亿元,贷款增速降至14.12%,为27个月以来的最低值。从紧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而有的则以环比数据为例,认为M2仍在16%以往的控制线以上,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

难道M2就等于流动性吗?在一个效率不高的市场,当货币持有者全都落袋为安的时候,信贷受到控制,所有的数据丧失了对于实体经济的指向意义。目前M2回落虽然不明显,但是其他数据显示,定期存款在增加,投资增长主要缘于国有性质的大项目的增长,这种增长能够判断中国经济继续过热吗?我们只能得出结论,目前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在实体经济层面资金处于严重的冷热不均。
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近日报道了各地制造企业面临的困难,受相关经营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大省广东目前已有超过26%的工业企业出现亏损。1月~5月,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幅同比大幅回落44.8个百分点。而在本月初,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前往浙江温州等地调研。据报道,商务部已正式向国务院建议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同时提高服装、玩具、鞋类的出口退税率,以防止出口出现大幅回落。事实上,在纺织等领域出口退税率已经改变,政府帮助企业共渡难关。这充分显示中国实体经济层面已经受到紧缩政策的严重影响。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