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充满了喧嚣,有大悲却没有大喜,市场中充斥着“零收益”和“负收益”,收益出类拔萃的产品凤毛麟角。2008年也是银行理财的“反思年”,投诉、争议不绝于耳,银行理财行业由此展开深刻的反思、检讨和整顿。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本期财富机会对各类理财产品进行了梳理,同时邀请第一' 财经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汪宏忠、中国社科院理财产品研究中心袁增霆、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资金营运中心结构性金融处罗鹏宇、交行上海分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许一览进行评点和展望。我们相信,2008年将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重要里程碑,2009年银行理财市场将迈出稳健、坚实的步伐。
打新产品“无新可打”
郭雪莹
素有“稳赚不赔”之称的银行打新股产品,今年的处境却十分尴尬。
去年的牛市行情,将银行打新股产品推向鼎盛时期。尽管由于' 基金、券商、信托等资金大量涌入“打新”领域,打新理财产品的中签率越来越低,但对于银行来说,该类产品依然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业务领域。一直到今年年初,银行仍然频繁推出打新股产品。
今年1至4月份,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共发行103款。然而,从5月份开始,该类产品的境遇急转直下。A股市场跌跌不休,已使打新股产品的收益大大缩水,4月份以来,一系列新股次新股的相继破发,无疑是当头一棒。5月份,银行推出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仅有两款。
近两个月时间,A股市场基本无新股发行,“无新可打”让此类产品彻底进入低谷期。很多银行的打新产品已处于停发状态,还有一些则被迫终止或延期清算。
专家点评:打新产品是一种风险和收益特殊的理财产品,它是股市投资的一种替代性产品。在目前的国内新股发行体制下,它是低风险但收益率波动比较大的产品。2008年新股发行从收益率一路下滑到中断发行,银行打新股产品的收益基本已跌到定期存款水平之下,而风险却在上升,产品吸引力丧失殆尽,有的银行甚至提前终止一些打新产品,或者促使产品的转型,这是新时期银行的无奈之举。今后只要新股发行政策维持不变,打新股产品还有复燃的机会。但是一旦政策调整,投资者还得重新考量打新产品的投资风险。(汪宏忠)
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