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投资者应该理解指数基金容易跟随指数“变脸”。2007年单边上涨的行情,让被动管理型的指数基金一路走高,而2008年里指数基金也跟着目标指数一路下跌。因此今年年初以来大盘反弹,也让追踪上证成分股指数的基金整体表现居前。不过,指数基金不可避免地承担所跟踪指数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当A股市场再次出现整体回调,指数基金也会尾随下跌。
其次,剔除掉复制指数、被动管理型的指数基金,对于主动管理型的股票 基金,投资者需要明白,基金的业绩排名从来就不是衡量基金经理的真实表现的唯一办法。因此,面对基金业绩的“变脸”,投资者不妨从一些更客观的因素来考虑这只基金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需求:
一是基金的投资目标,不少基金产品设计就是框定了它的投资范围,一只仅仅可以投资小盘股票 的基金和一只投资大盘蓝筹的基金就不具有可比性。小盘股和大盘股的流动性、风险与收益特征都不同,基金业绩自然也有较大分别。
二是在判断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时候,不是机械地按照标准的最近三年、最近五年的相对业绩,还可以考察一些特殊时间段的业绩表现,如基金经理在不同基金任职期间的相对业绩、市场处于低估时期的业绩、市场处于一个完整牛熊周期的业绩等等,同时还要兼顾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基金的下跌风险等。
三是要从基金组合的稳定性来考虑。基金操作策略改变,资产配置比例的重新设置都会影响到基金组合的稳定性,实际挑选中这些因素都不可忽视。分析最近公布的基金' 季报,可以从中看出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一个好的基金经理的稳定性,并不是固执的对某一种类型股票 的偏爱,而是能够尊重市场,结合' 宏观经济的变化,准确把握住哪些行业能够符合经济发展趋势。比如在去年四季度,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部分基金敏锐地发现了相关受益行业的发展机遇,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我有话说已有0位网友发言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言更能获得别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