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山东出发,彭作义在全国的啤酒行业展开了大规模的"跑马占地":首先南下珠江,以4500万元收购广东强力啤酒厂,成立华南事业部;接着在上海出资1.5亿元收购嘉士伯75%的股权,成立华东事业部;随后,并购行动再起旋风,青啤耗资2250万美元,收购了五星和三环啤酒的股权,成立华北事业部。短短几年," 青岛啤酒已经收购了2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彭作义的目标是进军世界啤酒业前十名,青啤正酝酿在海外设立分厂。
嘉士伯上海公司是青啤收购的第3家外资公司,嘉士伯在中国市场开拓情况不佳为青啤提供了又一次机遇。彭作义选择丹麦的嘉士伯合作与他"干哪一行,就要挑战同行最优秀的"野心有关,因为"在啤酒这个行业,总是欧洲人在领导新潮流。"据说谈判非常艰苦,因为嘉士伯手里有牌――这个年产5万吨的啤酒厂全部是从丹麦总部进口的一流设备,仅仅使用了3年。彭作义愿意洋啤借青啤之名占住国内市场,但对方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允许青啤利用他们的市场网络在国际上做大做强。彭作义定位的青啤是像喜力、百威、嘉士伯一样工厂遍及世界,将来在世界上也要有几十家工厂。据透露,青啤马上要在台湾建厂,然后是南非、马来西亚……合作方式是合资、参股、定牌生产等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维迎曾向彭作义当面发问:你的胃口很好,从南到北吃进去这么多企业,会不会拉肚子?
其时,彭作义情绪激昂:我们收购嘉士伯的时候,舆论是一边倒,因为作为民族啤酒工业我们两年收购了5家外国啤酒企业。但是进入北京后,有人就说青啤进京是不是走了滑铁卢等等。不过,我可以用一个数字来回答:1999年底以前加盟青啤的企业,2000年销量的增长为43%,利润增长为40%,2001年也可以保持这个速度。
2000年年度彭作义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经济十大风云人物。
1999年青岛啤酒集团以107万吨产销量重返中国啤酒行业榜首,2000年青啤产销量达到180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百分之五。面对" 燕京啤酒(" 000729," 股吧)集团进军山东之举,彭作义依旧豪情满怀:"去年是青岛啤酒集团做大的" 高峰,而2001年则是我们做强的开始。" 青啤正在一步一步接近他的目标,然而彭作义的猝然离去似乎重演了当年诸葛孔明七出祁山星落五丈原令人扼腕的一幕。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