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在上海买房光有钱还不算数,如果没有‘门路’的话不能买到中意的房子,往往就剩下些尾房可挑而已。”准备买套一手房的陈先生原本打算在2009年抄底楼市,以为搞定了首付资金就万事俱备,但苦于没有排上号最后却连连踏空。在购房连连碰壁之后,陈先生像许多普通购房者一样,只能目送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上半年好时机在“想一想”中错过
“现在的一手房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的家用大件,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关键是要有‘门路’。”陈先生对记者有感而发,开发商在去年底推新盘的时候,当时观望氛围浓重,选房还有较大的余地。但陈先生考虑到买房毕竟不是买大白菜,想等一等多看看,结果这一等就让买房的绝佳时机昙花一现。
今年2月份,浦东靠近板块的一处尾盘,于是只能作罢,但心有不甘的他经过多方打探后了解到,这个楼盘在2月份放出的所谓上百套房源是假,当时卖的都是楼层或朝向不好的房子,真正好的房子是等到4、5月份的时候才悄悄卖给“关系户”,而且对外没打任何广告。
“早知道自己吃亏在没门路,就是尾盘也认了买下来。”陈先生表示,如今就是楼层或房型不好的尾盘也至少涨了30%,这个楼盘的平均涨幅在四成左右。
三季度注重包装概念的“下只角”难称心
“照老一辈的说法,原来周边郊区是不折不扣的下只角。我对这个倒不太在意,只要房子和周围环境还可以就行了。”陈先生从今年9月开始越来越心急,房价上涨从小碎步变成大踏步让他着实有些坐不住。只求买套房的实际想法使他已经不奢望在中环内买房了,看房的眼光转向宝山、松江以及南汇这些原本不在考虑范围的楼盘。
但开发商对偏远楼盘往往重在包装概念言过其实,降低买房要求的陈先生仍然难遂己愿,每次有新开楼盘往往“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陈先生先是去了1号线宝安路站旁的一个楼盘,当时均价在1.1万到..2万左右,确实如开发商所言离地铁站很近,而且房子质量也不错。但当陈先生仔细打听后心里顿时凉了一大截,原来在距这个楼盘500米左右的距离就有一个火葬场。
陈先生为了考虑上班方便,接着又看了另外两个号称地铁楼盘。一个楼盘是在7号线顾村公园站,开发商说离地铁站大概10分钟,但陈先生实地走了20多分钟,来回将近要45分钟。另一个楼盘在6号线洲海路站,开发商说将来会有绿地和五星级酒店等等,但旁边马路上都是化工厂,闻得到刺激性异味,污染严重。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