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PMI回落至49.2%,跌破荣枯分界线,创9个月以来新低。分析人士认为,8月PMI超预期下行,显示“宏观底”尚未砸实。同时,PMI分类指标也透露出一些转暖迹象。从上市公司半' 年报和央企利润来看,微观层面也初现见底信号。一再推迟的底部能否在三季度得到确认,最终将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宏观底”的确认比预期中更为艰难和缓慢。8月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4降1升,供给和需求均处于下行通道,加重悲观预期。
但具体来看,悲观中仍有希望。8月PMI比上月回落0.9个' target='_blank' >百分点,其中0.6个百分点是由生产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下拉所致,尤其原材料库存指数比上月大幅下降3.4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原材料去库存本身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目前该指数已处于2009年1月以来历史最低点(今年5月同值),不排除制造企业原材料补库存阶段随后而至,刺激采购。继上个月大幅下降后,8月产成品库存指数略升0.2%个百分点。在本轮已经大大长于历史平均水平的去库存周期中,去库存即使未到尾声,也已经获得较大推进。此外,新出口订单指数与7月持平、进口指数比上月回升,也表明外贸形势有望趋暖。
“微观底”方面,尽管各类' 数据显示的企业盈利情况整体仍不佳,但也开始释放一些有利信号。' target='_blank' >国资委数据显示,6月、7月央企净利润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其中6月环比增长8%。' target='_blank' >发改委最新数据也显示,6月、7月两个月,石化产业产值扭转了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增速持续回落的态势,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
从上市公司' 业绩情况来看,据统计,剔除银行股后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5.8%,其中,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5.89%,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5.6%,从环比来看,二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回升态势更为明显,剔除银行股后上市公司二季度净利润环比一季度增长12.55%。剔除股市高权重的银行业扰动因素后,真正反映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见底迹象。从目前已公布的上市公司三季度' 业绩预告中可看出,尽管多数上市公司预计三季度业绩同比仍下降,但从环比来看,不少上市公司预计三季度业绩相对二季度会出现回升。根据Wind统计,目前已公布三季度业绩预告的852家上市公司中,有444家预计三季度业绩出现增长,公司盈利占比为52.1%。在2451家上市公司披露的' 中报中,有121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正值,公司盈利占比为49.4%。
目前来看,该轮经济周期中,衰退与萧条两个阶段的时间明显超过历史平均水平和预期。截至8月,宏、微观都还在荣枯线和盈亏点之下挣扎。由于前期采取的稳增长政策发挥效力,宏观和微观层面均显示出一定的回暖迹象,但尚不稳固。目前主流观点对于三季度的经济预期比较悲观。有观点预测,由于7月短暂回暖,8月数据不佳,如果9月数据再得不到明显好转,三季度GDP增速甚至可能低于7.5%。
面对8月数据显示的“底部谜团”,目前亟待出台新的稳增长政策,延续和强化经济的回暖势头。未来应在结构性减税、鼓励区域和民间投资、刺激消费、稳定出口等领域,继续出台新一轮的稳增长政策,尤其应更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作用,为经济回暖和长期持续增长积蓄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