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买的是青虾,购物小票上写的却是鱼丸;购物时看到的羔羊肉片价格是12.9元,购物小票上计算的价格却是14.3元;本来买的是一块儿洗衣皂,小票上却打出三块儿的钱……近日,记者接连收到消费者的投诉,反映一些超市的购物小票有猫腻儿。记者调查发现,近八成消费者没有核对购物小票的习惯。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个案 小票藏猫腻
钱包被算计
3月11日,大东区的董女士在家附近的华润万家超市购买了154.4元的东西。回到家后,闲来无事的董女士仔细看了小票发现,明明她在折扣区看到的羔羊肉片会员价是12.9元,可小票上打印的却是14.3元。董女士拿着购物小票找到超市,超市承认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所致,很快给董女士退还了多收的钱。
家住二环外的孙女士却没有那么幸运。4月4日,孙女士在皇姑区乐购买了一些日用品。回到家后,孙女士的丈夫发现,孙女士买的某品牌洗衣皂的价格本应是2.6元,可小票上打印的却是另外一个品牌的三连包,价格8.4元,单价为2.8元。“本来我也想讨个说法,但从我们家到那家超市来回的打车钱就得40多元,哪多哪少啊,算了吧。”孙女士最终选择了自认倒霉。
调查 近八成消费者
不看小票
4月11日,记者来到大东区北海街的华润万家超市。记者注意到,在前后20名结账的消费者中,只有1人用计算器核对了小票总价,4人用目测的方式核对了小票,13人直接把小票放在衣兜里带走,2人则把小票直接留在了收银台。
粗略统计,约有八成的消费者不核对购物小票。前来购物的市民白小姐告诉记者,她从来都没核对过小票,有时直接把小票扔在收银处,有时送给超市旁收小票的人。而在采访中,更多的市民则表示,她们多数选择把小票带回家,然后直接扔进垃圾桶。而对于事后发现购物小票有“问题”的人群里,也只有三成的人能到超市讨说法。市民丁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购物中经常遇到超市多收钱或商品名称“张冠李戴”的情况。但因为数额小,懒得去找,基本都选择了沉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