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周刊(" 博客," 微博)》作者 田刚
目前,拟上市公司从发布招股说明书的预披露一直到最终顺利上市,最少需要历经大半年的时间,当然有资格走绿色通道的大型国企除外,这与IPO的申报、审核流程直接相关,毕竟在进行了预披露之后,还需要通过“落实反馈意见”、“初审”、“发审委”、“落实发审会意见”、“会后事项审核”和最终获得上市批文等很多步骤,而只有当真正获得了上市批文才需要对外发布正式的招股说明书。
在长达半年以上的时间间隔中,间接导致了不少公司披露的正式招股说明书统计的会计期间,将比预披露时顺延半个会计年度。也即如果在预披露时统计的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三年及一期)" 数据,等到正式招股说明书就已经需要披露2009年到2011年的数据,而预披露时会计期间是从2009年至2011年,等到发布正式招股说明书时,就需要补充披露2012年上半年数据。
这就使投资者有机会通过两套招股说明书不同会计期间的" 财务数据来探究拟上市公司最近一个阶段的盈利同比和环比变化情况,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预披露版数据是作为发审委审核的内容,在“盈利能力可持续性”的实质性审核压力之下,相关公司进行收入和利润粉饰的动机更强。这同时意味着正式招股说明书相比预披露多延续的半个年度的数据,更加贴近拟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更加值得投资者仔细分析,而且从中也就不难发现某些公司在上市后可能出现" 业绩变脸的先兆。
5月11日上市的一家主营为太阳能灯具的公司,就堪称是“业绩变脸典范”,这家公司在上市后的7月14日,便发布了2012年上半年" 业绩预告,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4.12%到95.85%”,股价应声跌停、市场一片质疑之声。
针对业绩的大幅下滑,该公司给出了两点解释:
1、在公司的传统销售旺季一季度,受到美国市场订单下降的影响及国内市场尚处于培育和开拓阶段,导致公司整体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为了尽快开拓国内市场,开发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公司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扩充研发团队,打造国内市场销售团队,报告期内增加了研发支出和国内销售费用。
但事实上该公司“业绩变脸”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是早有预兆的,投资者如果之前进行过仔细分析,便丝毫不会觉得意外。通过对比该公司预披露版和正式版招股说明书2011年度财务数据(见表1),我们不难发现如下两点事实:
1,关于营业收入。2011年上半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年水平的四分之三,这已经显著超过了2009年和2010年的水平,这就意味着2011年下半年的销售情况,相比上半年已经不似2009年和2010年乐观。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销售季节性影响曲线图来看更加明显,2009年和2010年12月份的销售额与当年1月份相差并不大,而2011年12月份销售额却仅略高于1月份的一半(见下图),足见2011年底时该公司的销售已经处于衰退状态。再加上今年光伏行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201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在所难免。
2,该公司2010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率为3.48%,而2011年上半年为6.29%,下半年更是飙升到10.62%,招股说明书中对此解释为“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促销费用快速增长”,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行业低迷的背景下,该公司不得不依靠提高销售费用率、加大促销手段来获得业务,上市后“增加了国内销售费用”也在预期当中。
上述已知的因素合并导致了该公司2011年下半年呈现亏损状态,投资者有什么理由寄希望于该公司在上市后,也即2012年上半年“扭转乾坤”?
其实,这家公司所称的“季节性因素”并不很真实,以2009年和2010年销售情况来看,上下半年相差并不算很大,而2011年上下半年的差距才是不正常的,此处的信息披露确实存在误导之嫌。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更适用于业务不受季节性影响,或者受到季节性影响较小的行业分析,但是对于季节性影响非常大的行业,例如养殖业等,恐怕就不大适用。例如在7月28日被否决上市的鲟龙科技,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披露了净利润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非常大(见表2),甚至在200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都亏损,而且也在招股书中提示了“有可能出现季度性亏损”。
假如鲟龙科技侥幸能够上市,并且上市时间在年底或年初,就可能出现上市后即亏损的“变脸”情形,但事实上这对于此类公司来说却属于正常范围内的业绩波动,而这种情形也曾发生在" 国联水产(" 300094," 股吧)上市过程当中。■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