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周三盘中击穿2000大关,还是周四周五两日连涨87点,都被媒体大肆炒作一番,其实,本周市场不过是在日线下降通道的下轨与上轨间的波动而已。鉴于周五市场已逼近5月以来日线下降通道上轨,若节日长假无重大利好出台,下周市场将回落调整,考虑到9月K线收阳避免月线五连阴,使10月收阴为大概率事件。
底部可能不远,但走出底部或需很久?
导语:9月有跌不动的感觉,源于市场进入2000点底部区域,但是A股何时走出底部区域,分歧依然较大。目前A股的惨烈下跌已经不能仅仅用基本面来解释,制度上的弊病仍是A股长期致熊的主要原因。如果A股的制度能够得以革新,股市很有可能率先经济走出底部。
大多数人都认为,A股2000点下方属于底部区域。
目前市场中绝大多数人已经看空中国股市。因此对于A股判断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A股还需要在底部区域折腾多久?
回顾A股近十年以来的两大底部,1664点时A股在四万亿投资与宽松货币政策救市的猛药下,级五个月就走出2000点以下底部区域。而998的历史大底建立之前,A股在1500点以下底部大致横亘了三四年。如果本次调整走出底部区域的时间也长达三四年,那么无疑是令人震惊的。
纵观历史上A股的大牛市,都有基本面予以配合。但是由于中国股市制度性弊病的存在,导致中国的熊市却不见得和基本面的背离,比较典型的是2000年——2005年之间的股市。如果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规律成立的话,在制度健全的股市中,股市一般应当率先经济走出底部。那么目前对于经济何时见底的判断就显得不太重要。
货币政策的“投鼠忌器”和“进退两难”
导致:节日长假期间降准降息的预期很可能落空。而货币政策迟迟不放松,一方面担心引发房价反弹风险,另一方面担心QE3所引起的输入型通胀风险。目前地方政府出台投资计划累计已超20万亿,与08年相比有过之而不及,但是A股却不为所动,原因就在于银行的信贷政策仍然没有放松,天量投资很难落实。
本周四,' target='_blank' >央行再度实施1800亿元的巨额逆回购,加上周二2900亿元的逆回购,央行全周累计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36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本月的公开市场净投放量为4060亿元,是去6月份以来的高点。这已经相当于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所释放出来的资金量。但是,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同的是,这笔资金属于“出来混终归要还”的资金。
为何在市场资金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央行宁可用逆回购的方式来代替降准或者降息?日前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 target='_blank' >陈雨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问题的关键,“中国决策者非常担心房' 地产价格的反弹风险”。而前两次的降准和降息已经让调控的房价有了重新抬头的迹象,货币决策者们在使用降准或者降息的手段时显得“投鼠忌器”。
而且在央行对待货币政策意图上,仍没有看到迈向实质性宽松的举动。日前在' target='_blank'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12年三季度例会上,央行提出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表明了对于全球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关注。
事实上,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的陆续出台,已经给我国带来了更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而8月份的CPI反弹和市场流动性紧张,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得更为进退两难。这也是央行连续用逆回购来代替降准的另一个原因。
据统计,在稳增长的号召下,地方政府的计划投资已经超过20万亿。' target='_blank' >发改委最近又审批了超过万亿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为何本次股市中的反映却和08年底的反应大相径庭呢?一位大型国企的高管日前和讯网透漏,据他了解,很多发改委已经审批的大型建设项目并没有开工,原因是没有钱。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银行担心呆账坏账的风险,也减少对于大型基建的贷款。
从信贷' 数据也可以看出端倪,尽管信贷总量在7月的5401亿元创下年内新低之后出现了暂时回升,但是和09年的18917亿元的月历史峰值相比,相去甚远。据和讯网了解,目前很多企业仍在去库存化阶段,产能继续收缩,这导致对于信贷的需求大幅减少。
救市只能延缓下跌速度
导语:从实际表现来看,政府已经开始救市。只是为了淡化以往救市的行政色彩,本次救市在力度和规模上显得比较温和。但是对于一个接近全流通的A股,政策干预所起到的效果越来越微弱。
2132点失守之后,关于救市的呼声就此起彼伏,想必这不是媒体和股民一厢情愿的意淫。站在监管层的角度考虑,他们是有救市的冲动和欲望的。无论是监管层通知证券公司为“上涨找理由”,还是30家' 创业板公司高管对解禁股不减持的承诺,都表明管理层已经在干预市场。只是为了避免出现以往救市中过浓的行政干预色彩,因此管理层在手段和力度上都有所温和。
本周四的长阳就满怀着市场对更强救市政策的期待。目前能够实施的且可能有成效的就是暂停IPO,但是本周' target='_blank' >证监会重开发审会,打破近两个月发审会休会期,这显然和期待不符。
退一步讲,即使有重大救市政策出台,但是对于一个流通市值20万亿,流通市值已高达17万亿的全流通A股,管理层任何的救市措施似乎都显得杯水车薪。我们从今年5.1前后管理层出台一系列政策时,股市的反映就可以找到答案。因此从救市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能做的仅是延缓股市的下跌,而不可能有998、1664点救市时所起到的旱地拔葱的效果。
再见周长阳,馅饼还是陷阱?
导语:本周后期的两根中阳线让后市充满了猜想,但是联系到本轮下跌以来几次长阳都形成套牢区的规律来看,我们仍然对于本周的反弹心存戒备。另外沪市依然在2453所形成短期下降通道之中,如果未来成交量不能有效放大,本次反弹很可能会无疾而终。
本周' 大盘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周三大盘在击穿2000点心理关口之后,周四周五两阳几乎将上周失地尽收。不过本周长阳是大盘的转机还是陷阱却显得扑朔迷离。
从短期趋势线来看,2453以来的日线下降趋势依然明晰。另外,此次的长阳容易让人联想到9月7日长阳之后的走势,当时大盘在构筑一个短期平台之后,选择迅速向下突破。
从A股的走势特征来讲,仍没有摆脱熊市中“急涨慢跌”的规律。每一次长阳之后带来的是抄底资金的失落,这种失落情绪的最直接反映就是“多翻空”的资金将股指打入又一个新低。
在本周四的盘面中可看到,权重股成为推动股指飙涨的' 主力军。但是。在实体经济没有实质改善,缺乏大规模资金进场的大背景下,依靠权重股推动大盘拉升的' 行情更可能是“一日游”行情。在9月7日的长阳中,沪市的成交量突兀的放大到1111亿元,并且形成了短期套牢平台,如果后期成交量不能连续维持在800亿以上成交量,该套牢区将难以化解。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