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政百日,调控仍在进行中。回首京城楼市,与惨淡成交相对应的是依旧高耸的价格。7月,二手房市场进一步萎靡,日均成交323套,跌破冰点;商品房存量持续上升,又破9万大关。“量跌价滞”的沉闷气氛笼罩着整个北京市场。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二手房:日成交323套达冰点 月成交同比下降近6成
“我已经辞职转行了,一个多月了,店里居然一套房子没卖出去,都快要喝西北风了。”记者熟识的二手房中介经纪人赵先生在电话里无奈地谈道。
据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27日,存量住宅成交量仅为8714套,较去年同期的20159套大幅回落56.77%。而日均323套的成交量,已经跌破了6月日均成交346套的记录。
跌至冰点的成交量,僵持难降的成交价,使得北京的二手房市场笼罩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
供需比1∶2 难挽成交颓势
记者日前从“链家地产”了解到,新政后二手房市场供需比迅速回落,至7月25日即新政100天之际,供需比已降至1∶2.1,而这一指标在3月下半月最高峰时的数值为1∶6.1。
供需比惊人的下降速度,在市场上表现为供应的缓慢增加和需求的大量减少。
“我房子买的时候才4000多,现在都涨到25000了,再怎么跌也跌不回去了。把房子卖了钱也是存起来,还不如先在中介挂着。”珠江骏景的业主李女士告诉记者。对于降价,李女士态度很坚决:“达不到心理价位,我绝对不卖。”
而记者在同一中介遇到的购房者萧小姐则认为:“市内的房价基本还没降,应该是还没到时候。”
僵持,应该是对当前市场的一个最好形容词。业主看好后市,认为房价有回涨空间而不松口降价,客户仍在期待二次降价潮而保持观望。
经纪人离职现象普遍
量狂降,价难跌。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不无调侃地对记者说:“最难过的可能就是中介了。市场太差,大型中介去年赚得多,今年还能撑着,中小型中介尤其是市场过热的时候跟风开的小中介,恐怕很难摆脱被洗牌的命运。”
记者在马家堡附近的一条中介集中的街上看到,“中汇易家”等数家中介的玻璃窗上都醒目地贴着招聘的广告。
“一个月1000块底薪,' 保险、福利什么都没有,电话费、打车费也全是自己掏,在北京根本活不下去。”已离职的经纪人赵先生对记者表示。
链家地产副总裁林倩也坦言:“现在确实面临着经纪人流失这个问题,招聘相对去年,面临更大的难度。但是只要市场成交依然大于1万套,就不算是一个非常差的市场,大部分中介机构应该可以活下去。”
据林倩透露,“链家地产”针对经纪人流失,已经对激励政策进行了改革,通过奖金分配的倾斜,来鼓励员工合作开单。这样,如果卖出一套房子,几个经纪人就能够分享奖金,从而保障一定的收入水平。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