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累计成交面积深领跌全国 二手房成交持续走低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深圳楼市充满投资性和投机性。记者轩慧摄 -53.61%中国指数研究院昨日公布一线城市住宅成交数据 昨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上周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宗数下降,但成交面积有所上升。而深圳的均价及成交量在上周排名全国第二。 不过,以今年以来的累计成交数据来看,在北京 、上海、 广州、深圳、 杭州等10重点城市中,本年1~47 周累计住宅成交面积前三位为重庆、上海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深圳楼市充满投资性和投机性。记者轩慧摄

-53.61%中国指数研究院昨日公布一线城市住宅成交数据

昨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上周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宗数下降,但成交面积有所上升。而深圳的均价及成交量在上周排名全国第二。

不过,以今年以来的累计成交数据来看,在北京 、上海、 广州、深圳、 杭州等10重点城市中,本年1~47 周累计住宅成交面积前三位为重庆、上海、长沙,1~47 周城市成交面积除武汉同比上涨1.66%以外,其余城市皆同比去年同期下跌。其中,深圳跌幅最大,达53.61%。

理财"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数据:成交宗数普遍下降

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成交宗数下降,但成交面积有所上升。其中北京成交13宗,共计90 万平方米,住宅用地占北京总成交量的76%;上海共成交1宗,为工业用地;广州共成交7 宗,其中含1 宗住宅用地,被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竞得。深圳成交1 宗,为商业用地;杭州成交7 宗,其中含1 宗商业用地,6 宗工业用地。

上周,深圳的土地成交量开始有所回升,仅次于南京涨幅,在全国排列第二,涨幅达40.61%。上周成交量下跌的城市中,徐州跌幅最大,达49.22%。重点城市中,仅北京、天津和成都成交量下跌,北京位居跌幅榜首,跌幅达25.47%。

记者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30 个城市中的数据看到,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17 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其中,温州、扬州、南京和昆明4 个城市的涨幅均超过50%。比较10 个重点城市中,南京涨幅最大,达61.36%,其次为深圳,涨幅达40.61%。

低价房成交活跃

本报讯 (记者龚夷菲 通讯员吕汝怡)根据深圳中原对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的成交数据监测显示,上周(11.15~11.21)新房成交套数为609套,环比上周上涨了34.44%,成交面积5.89万平方米,环比上周上涨40.61%。这与近期开发商的各种营销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成交价格方面,上周的成交均价为16534.0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8.31%,上周成交均价小幅下跌。六大区域中,南山区和龙岗区成交均价有所上涨,涨幅分别为23.71%和1.55%。

二手房成交持续走低

根据深圳中原对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的成交数据监测显示,上周二手房成交2083套,日均成交416.6套。成交面积19.44万平方米,日均成交面积3.89万平方米。部分业主对放盘价格做了些许调整,促使一些有刚需买房的群体入市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成交均价方面,根据深圳中原三级市场成交数据系统显示,上周全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为14622.48元/平方米,较上周下降了5.47%。成交均价的继续下探进一步说明市场成交结构的变化,小户型、低价房再度成为市场中的活跃分子。

专家观点:

“跌幅领先说明深圳是一个充满投资和投机性的城市。”

深圳市旅游和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深圳成为今年1~11月成交面积跌幅最大的城市,这个现象很正常,因为仅看近5年从2006年至今,无论是升还是跌,深圳始终处于全国的前一两位,这也充分地反映出深圳市一个充满投资性、投机性、很多“热钱”的城市。

宋丁分析,由于深圳市一个金融城市,无论是居民手中的钱,外面涌入的钱,多种货币集中在深圳的市场,因此炒作因素更加丰富,在相关的抑制政策下,投机、投资的人,也是上窜、撤走速度最快的。

对于深圳未来的楼市预期,宋丁则表示,相信明年初,对开发商的资金链条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深圳楼价已经出现端倪下跌2000~3000元/平方米,均价开始有跌到1.8万/平方米的态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快讯:沪指午后出现回落 最低至2061.84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