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本栏曾发表文章《' 股票 回购:不能干打雷不下雨!》,呼吁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回应管理层呼吁,真正重视股东利益,开展股份回购——当时没有一家公司响应监管层的号召提出回购计划。到本周,宣布回购计划的公司已经增至12家,金额接近90亿元。
同时,随着股市重回“1时代”,大股东和高管增持的力度也明显增强,从11月的统计来看,每周公布增持的家数分别为11、12、13和20家,增加趋势明显。
产业资本的增减持动作,也越来越成为市场研判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 数据表明,以A 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来看,产业资本占流通市值比例从2005 年的5%逐年上升至超过50%,在A 股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target='_blank' >德邦证券的一份' 研报发现,最近两年来,产业资本绝大多数时候是净减持的,只是力度大小不同,很少时候出现净增持。这说明目前A 股市场,产业资本扮演着寡头的角色,而且这个寡头是习惯性抛售的,可以说是市场最大的抛售方。如果产业资本抛售踊跃,那么' 大盘下行的风险将非常大;反之产业资本停止抛售,甚至开始增持,则对于市场信心修复,市场止跌回升的意义重大。
在' 美国等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公司股价过低,有可能引发来自外部的恶意收购,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因此在股价低迷时,上市公司通过股东增持或上市公司回购进行市值管理,是比较常见现象。由于中国股市还缺少“公司掠夺者”式的外部收购压力,因此A股上市公司回购的动力普遍不足。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不断解禁的' 大小非由于持股成本极低,成了市场主要的做空力量。这也就是产业资本这个寡头为什么是习惯性抛售的原因。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产业资本终于出现了净增持?
其一是在经过长达5年的熊市之后,确实有不少公司跌到了绝对价值区间,产业资本作为最了解公司和行业前景的势力,在此位出手增持,也相信随着公司的价值逐步被市场认识,增持的资金终将获得回报。
其二则是有再融资计划的公司,担忧再融资无法顺利实现,采取措施来维护股价,提振信心。但实际上,如果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募投项目缺少价值,实际上增持并不能保证股价的回归和再融资的实施。说到底,无论是回购还是增持,要想资金发挥作用,还是要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我们相信,中国股市目前的低迷现状,只是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风险因素给出的反应,随着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式的逐步确立,产业向高端升级逐步实现,A股市场一定会体现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活力经济体的价值,那些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必将重回牛途。
有眼光的产业资本,请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