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理财产品理财能力的科目对银行来一次大考,很有必要,必要性就在于为投资者选择好的理财产品和发行银行,提供最有力的指标。
在理财能力评选中,收益和风险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分别从收益能力、投资价值高低和风险控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收益能力和投资价值的考量,是以去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为评判对象。对到期产品归类、排行、对比、计算得出各家银行到期产品的成绩单。
横向是银行之间做对比,纵向为与存款利息做对比,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是同期存款的几倍。这样的纵向对比,最后也可以得出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价值:高于存款倍数越大,越值得购买。
风险控制能力是投资者重视的指标。银行理财产品是被起诉至法院及其他监管部门数量最多的投资产品,原因就是其最终的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讲,发生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比存款无息还难以接受。一家银行发行的产品能否达到最终收益,可以体现其对于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
恒生打头苏皇垫底
恒生银行今年的表现颇为夺人眼球,最终成绩意外理想,较之前的表现有非常大的提升。在30家银行之中,理财综合能力排名第一。
该行的到期产品平均收益高达5.49%。就单只产品表现来看,表现同样上乘。
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部分地方性银行及农村信用社除外,一共有8333只产品到期。而到期收益率从高到低的前50名之中,恒生有35只,占了七成。
之所以今年以来表现良好,最主要的是选对投资方向,以指数的震荡走高。比起A股的“拧麻花”行情,港股行情表现要好得多,至少是震荡之中,呈现上升趋势。
恒生指数截至2011年1月12日收盘指数为24125点,已经是2009年4月行情启动以来的最高点位区间。2010年初至今,该指数已经上涨10%,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超过15%。
恒生的风险控制能力评比指标达标率为81.03%,仍然有20%未达预期最高收益。但是相对于其他外资银行而言,已经处于中上水平。
苏格兰皇家银行排名垫底,5款到期产品之中,2款亏损,2亏零收益,还有1款达到最低收益,仅为1.93%。作为平均收益都在3%左右的澳元产品,1.93%的收益实在过低。
上述5款都是2009年发行的,在2010年1月份到期。苏皇在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将其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线也收在其中。优化产品组合系列之前为荷兰银行推出的梵高理财系列,其中的投资大师优选,产品设计理念延续荷兰银行的风格。
优化商品组合挂钩结构性投资的这两款产品分别为石油、大豆和铜的现货价格,定的条件是一篮子现货价格上涨10%,就可以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然而这三种现货价格上涨的季节周期不同,同时上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之前的荷兰银行的理财产品曾经因为颇具创新,风格理念大胆,预期收益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但是整合之后,苏皇产品设计能力有所下降。
前十股份制商行诞生六强
综合排名来看,30家银行排名靠前,需要收益能力、投资价值和风控能力俱佳。从排名来看,除第一名为外资银行(恒生)其余均为中资行,在这之中,6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银行的性质不同,产品的风格差异还是很大的。外资银行擅长结构性产品,挑战高风险。中资行偏保守,多发低风险低收益理财产品;在中资行中,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占有较大低风险市场,另一方面在结构型产品做较多尝试。
兴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中表现最好,整体排名第三,在交行之后。而这样的好成绩,也是沾了信托产品的光。众所周知,信托贷款类产品平均收益高于债券类,其在被叫停之前,兴业早已狠狠的发行了一大批。
兴业实际到期的理财产品收益高于6%的达到18只。全部银行相比,兴业的发行能力并不强,存款利率比也不如五大国行中的交行和中行高,但它综合理财能力却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较好的拿捏住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关系。
民生能够进入十强,也是实至名归:平均收益率为2.994%,达标率为99.76%。其平均收益表现甚至高于第二名(交行)。今年诞生最高收益的单只产品,即为民生发行的非凡资产管理黄金投资1号理财产品,刷新银行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的纪录。
最高收益为46.46%,挂钩于黄金价格,产品设计非常巧妙。产品表现好,给予较高预期收益;即使表现不好,也可以获得实物黄金。对于一些本来就想要投资黄金的投资者,这款产品就特别适合,最差也可以拿到黄金,作为收藏未来升值空间潜力巨大。
除民生和兴业以外,其余4家银行分别为光大、银行,以低风险产品为主要发行对象,平均收益不像外资银行那么具备优势,但是风险控制能力普遍高于外资银行,达标率均高于95%。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