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2012年,A股市场“跌跌不休”,让广大投资者伤透了心,而2012年下半年的市场表现更让投资者困惑,一方面是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势头良好,另一方面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持续低?迷。
反差这么大的原因在哪儿?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target='_blank' >华生认为,“激发市场活力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发审制度”,事实上,停发' 新股不如改革发审制度的观点已成为业内共识。
我们认为,在金融改革提速和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当作重头戏的2013年,发审制度改革将有实质性起步。
这不仅因为停止新股发行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无助于解决当下众多投资者关心的市场低迷、老股及次新股股价不振的投资困局,也因为现行发审制度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目前中国股市运转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上市公司质量总体不高、市场结构扭曲严重,市场投机炒作氛围仍浓厚,市场供求严重不平衡。
过去两年,新股发行后短期即出现' 业绩变脸,一些明显有问题的问题公司在经过审核后依旧带病上市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愤懑情绪,投资者呼吁停发新股也多与此有关。
因此,改革发行审核制度,革新发审委组成,赋予发审委以新的中立、客观、公正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股发行审核,远比停发新股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尽管针对2012年低迷的股市,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但多数都属于细枝末节上的应对办法,治标不治本,很难起到很大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即使推出T+0制度,作用也并不大,因为现在市场交易的换手率在全世界上也算最高了,进一步增加换手率,指望它来激发市场活力并不可取。
原因在于,' 股票 市场活力能否释放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和股票 市场本身制度怎么变革,因此,发行审批制度的改革才是核心。华生认为,提高上市门槛和统一规范的标准,是取消实质性审批,让市场本身平衡供求和投资者自主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和前提。
不过,一下过渡到注册制可能还有难度。但在此之前,一种可能的避免利益输送的改革模式是,可以从改革现行发审委的组成和审核议事机制入手,逐步取消发审委专职委员的做法,改为参考中央部委政府采购评标委员会的组成方式并兼采英美法庭陪审团的方式,分步组织发审委。
比如,组建发审委员人' 才库,候选人员仍然可以从现在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科研院所及监管部门遴选,在审核具体项目一周前通过随机方式从发审委员人才库抽取相关人员组成审核小组。
召开发审会后,为减少发审委员投票顾虑,临时发审委员的投票结果应严格保密,并纳入绝密级保存。面对那些二次过会项目,政府应该建立复核审核机构,对于二次过会的项目进行复核。如果复核有问题或二次过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质疑的项目,相关机构应另行组织发审委员进行审核,原有委员应回避。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基于信息披露和统一规则的追责制度,并减少行政干预,为上市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松绑、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