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不妙闲钱寻去处
股市火爆时,不少上市公司动用巨资打新,甚至直接参与二级市场;而股市低迷时,上市公司又绞尽脑汁为闲置资金找寻去处。
6月22日,漫步者公告称,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拟循环累计利用不超三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伊立浦也在同天宣布,将用不超3000万元自有闲置资金,投资短期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Wind资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近30个相关闲置资金用于理财投资的公告,理财金额从3000万元到40亿元不等。
投资必要性遭到质疑
昨日,在财经股吧中,有股民质疑称“有些上市公司一边拿巨资买理财产品,一边又推出巨额融资计划向投资者要钱,明显是将再融资当成一种圈钱方式。”
拿海螺水泥来看,6月15日公司的95亿元公司债开始上市,同天海螺水泥发公告称将用4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用于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几乎是其发债募资的一半,这不禁让股东和投资者对公司发债初衷和规模产生怀疑。
业内观点
莫要粉饰业绩
误导投资判断
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为回报投资者,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以实现资本增值,本身体现了一种财务进步。而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具备短、快特点,可以让上市公司灵活处置,一旦市场回暖可及时回笼资金。不过,上市公司若沉迷投资理财产品,或将投资当成主业,粉饰财报数据,不免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判断。
在著名财经评论人皮海洲看来,存在风险投资的公司应不得进行再融资,只有在最近12个月内没有进行风险投资时,上市公司才能开展再融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