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曾经红极一时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今正遭遇发行数量和收益率双双下降的境遇。昨日,来自市内多家用银行的理财师,证实了这一点。
“不是不好卖,而是有银行主动将发行节奏放慢,并且调低了预期收益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这样表示。要知道,今年上半年,特别是6月中下旬,银行理财产品遭“秒杀”与“抢购”的场面,甚为火爆。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相比惨淡的股市和巨亏的基金,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大放异彩,不论是发行量还是收益率都突飞猛进。
统计显示,银行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数量为8497款,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其中32.80%的产品为1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其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1%;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2488只,占比29.28%,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8%……
然而,银行“中考”过后,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出现集体大幅“跳水”。特别是二季度最为风光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缩水”最大,1月期以下品种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跌近100个基点;而3月期以上各期限产品的跌幅则相对不明显。
与预期收益率同时下降的还有发行量。据不完全统计,刚过去的7月份,在渝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比6月下降5成以上,发行节奏更是明显放缓。
理财师分析认为,6月份出现的6%以上的高预期收益率与短期产品收益倒挂现象,实质上是银行为招揽资金、压缩利润空间让利给客户的结果。显然银行不可能长期让利,过了时点,肯定会回归常态。所以现在,市场上出现数量和收益双降趋势,正是这一结果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