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量减少从近四成跌至不到一成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11月11日,在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新上任的中国' target='_blank' >银监会主席' target='_blank' >尚福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坚守风险管理底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尚福林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需健全科学的流动性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此前,短期理财产品曾在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目录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月末及重要节日来临时,短期甚至超短期理财产品更成为银行吸引存款的重要工具。银率网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1月期以下产品占发售总数的39.77%;今年8月,1月期以下产品占发售总数的35.82%;9月,1月期以下产品占发售总数的37.31%,占比都接近四成。
而在9月30日,银监会紧急下发了91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并重点加强对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这一规定对理财产品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10月,根据银率网的统计,1月期以下产品仅占发售总数的30.46%。而昨天,记者在银率网上查询后发现,目前上海在售的理财产品共136款,其中30天以下的理财产品仅11款,只占发售总数的8%。
据广东的媒体报道,当地部分银行陆续在11月14日收到了银监会通知,近期开始停止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销售。而昨天,上海一家国有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尚未接到相关通知,但目前短期的理财产品确实已经减少了发行数量。
除了数量减少,1月期以下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在下滑。在过去,超短期理财产品曾以高收益作为卖点,成为不少银行冲刺月末存贷比规模考核的重要手段;而现在,银行罕见地控制了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此同时,其他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有所上升。
有数据显示,今年6月,1月期以下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4.43%;而在7月、8月、9月,这一数据分别为4.22%、4.03%、4.23%;到了10月份,1月期以下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幅下滑至3.98%。
盛世普益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短期内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使1个月以下期的货币市场利率小幅下跌,致使1个月以下期的人民币债券类产品收益微幅下降。“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货币政策不宜转向只能微调,致使1个月以上' 期货币市场利率仍然处于较高位甚至出现小幅上涨,而1个月以上期信贷类产品和人民币债券类产品随着也出现微幅上涨。”
昨天记者从银行了解到,'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有人民币、澳元、欧元的超短期保本理财产品在售,期限均为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3.3%和2.25%。上海银行在售的1月期以下理财产品仅一款,期限14天,为非保本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4.2%,而该行同时在售的92天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在5.3%左右。一位理财经理建议记者,在流动性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甚至可以考虑三年期以上定期存款,“最后算下来收益应该比做短期理财产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