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性财经
Feature
本报记者 蔡宗琦
“省里金融办上半年开了多次培训会,让我们先去股权交易中心挂牌。”7月下旬,' 新三板扩围在即,一家酝酿多时准备在新三板挂牌的IT企业证券事务负责人透露,对于那些符合挂牌条件、特别是有计划上市及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当地的金融办统一部署,正在“逐家落实”,让企业先行挂牌股权交易中心。“这让我们上半年特别忙,原本新三板的筹备工作还在进行,又得准备股交中心的挂牌。这两个市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没有必要都上,我们都有些糊涂。”
地方政府的高力度支持让不少原本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心猿意马,有不愿具名的' 券商人士透露:“由于两个市场不能同时挂牌,今年有几个正在接触的项目都去股交中心挂牌了,好在数量还不是很多。”在他看来,企业摇摆不定的主要原因是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快速开张。去年下半年以来,前海、浙江、辽宁、江苏、北京等地纷纷设立地方股交中心。“这些股权交易中心背后都有地方背景深厚的券商身影,大家拼抢项目非常凶。”
各地股权交易中心快速开张的同时,地方政府对企业资源的挖掘力度加大,开出了对企业极具诱惑力的砝码。如去年成立的浙交所明确规定将降低企业进场成本,甚至参照上市标准给予奖励:对企业在挂牌前进行股份制改造、合并或分立、股权转让或重组的,给予交易费用减免;对企业因改制评估资产增值补缴相关税收而增加的成本,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对进入中心挂牌的企业,由当地政府参照企业上市给予奖励。对进入中心挂牌的前200家企业,按每家挂牌企业20万元的奖励标准,由中心对推荐机构予以奖励,奖励费用则由省财政予以专项补助。此外,浙江将优先安排挂牌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与创新等专项资金支持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这类奖励对小微企业的吸引力着实不小,虽然地方针对挂牌新三板也有一百万至两百万元左右的奖励,但新三板挂牌对企业信息披露和股份制改造有着明确的要求,“摸高”到新三板的挂牌标准要求更难。(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比如前海的挂牌标准就非常低,非上市企业只要存续期满一年并满足"300万元净利润、2000万元营收、1000万元净资产、100万元贷款投资"这四项要求中的一项就能挂牌。这意味着甚至都不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有限责任公司也能挂牌,所以前海一下子挂了上千家企业。”有券商人士分析,“虽然新三板没有财务硬门槛,但现在能上新三板的公司本身资质不会太差,对于融资有迫切需求的公司来说,先去股交中心挂着不失为一个办法。退一步讲,政府扶持力度大,挂牌成本都被覆盖了,企业也没有损失,还能更方便地贷款融资。”
不过,企业纷纷转投地方股权中心并不意味着放弃新三板。前述IT企业证券事务负责人就表示,仍在积极筹备新三板挂牌。“我们和金融办领导沟通过,以后如果能上新三板,我们再从地方股交中心摘牌,毕竟那是一个更大的全国市场。”
“新三板对企业的吸引力非常大。”金元证券' 场外市场总部总经理陈永飞认为,新三板市场是面向全国企业和资金,由' target='_blank' >证监会统一监管的交易市场,参与的券商众多,资源、效率和专业性会优于地方市场。此外,两个市场交易制度差别更大,未来新三板市场的股份可以拆细至1000股一手,是标准化交易,并允许T+1连续交易,股东人数能够超过200人,相比之下地方市场“非标准、非连续、非公开”,竞争力不如新三板市场。
“地方股交中心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的' 股票 只能转让,这不等于交易,没有定价功能。”' howImage('stock','2_002673',this,event,'1770') 西部证券(' 002673,' 股吧)场外市场总部总经理程晓明表示,两个市场间最大的区别仍在于制度,新三板市场的制度已经逐步完善,通过第三方撮合竞价交易,价格是真实的。而股交中心转让更类似于两个人讨价还价,转让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的。“转让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实的定价,股交中心目前没有这个功能。”
在一位资深市场人士看来,新三板与地方股交中心的竞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结果。“与' 创业板相比,新三板更像是纳斯达克,而地方股交中心又被称为四板,是资本市场的另一个层次,不同的市场应该融会贯通、又相互定位清晰,但是现在转板机制尚未理顺,很多投资者、企业甚至地方政府都没有搞清楚多个市场之间的关系,所以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还需时间磨合。”
“地方政府也需要新三板市场,现在的引导政策只是暂时性的。很多企业对两个交易场所的趋势和走向不明朗,但市场自己会做出选择。”陈永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