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可以说是改革元年,金融改革尤其炙手可热。资本市场上,金融改革题材的' 股票 风生水起。从互联网金融到民营银行到最近的农商行,金融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已无法阻挡。
2013年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出席第七届夏季'' 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讲到:
“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定力,即使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也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管理好流动性,重点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们还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关于货币政策的走向,今年来,高层频频释放的观点一直在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个策略。
除了重申要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外,更值得期望是在金融改革上面。有几点解读是显而易见的:
一、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再靠货币信贷大规模投入扩张来拉动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用好增量,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把钱用在刀刃上。
三、盘活存量。通过改革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如何盘活存量?
国内金融资源的配置一直不够市场化,供求关系错配,实体经济往往难以融资。当前国内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偏紧的,如果又要提高资产流动性,那么就不得不考虑调整信贷结构。
' howImage('stock','1_601166',this,event,'1770')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首席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鲁政委认为,如果存贷比监管仍不调整,未来或只有两条路:
第二,不得不推出资产证券化,让银行把它贷款的这部分资产转让出去。
这番环境之下,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缓解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流动性失衡,不禁让人充满想象。
回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历程:
2005年3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
2005年至2008年底,共有11家境内金融机构成功发行了17单、667.83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2009年,受' 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试点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继续试点,共6家金融机构发行了6单、228.5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2012年5月,' target='_blank' >央行、' target='_blank' >银监会、' target='_blank' >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通知》,信贷资产证券化再度重启。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当前金融大环境下而言,资产证券化依然只能是一种看起来很美的备用选项,但是各大商业银行已经磨刀霍霍。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