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某家蒙眼狂奔企业众所" 周知的原因,“生态”一词正在迅速黑化,这是阿里在2011年前后提出“电商生态圈”时始料未及的。 进入2017年,当企业级服务行业进入“下半场”已经成为共识,大家都在探讨:to B领域是否真的能长出下一个BAT?换句话说,即“是否能有企业级公司建立起to B的大生态”?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企业级服务公司的代表,Salesforce从SaaS进化为PaaS,并在近两年不断完善其企业级服务生态链(一个平台战略),这为企业级服务的生态化提供了一种思潮。

一方面,云学堂通过“课橙”平台使传统培训机构实现互联网化,整合第三方培训机构课程内容的同时形成“线上学习,线下演练”的O2O模式,并建立内容壁垒;另一方面,通过乐才、金牌团队为不同体量的企业类型提供SaaS软件服务;最后云学堂商城打通企业端、培训机构端,形成服务于企业和培训市场的企业级服务生态闭环。在此基础上,云学堂还提供一系列配套工具如炫课、临境直播、会汇等不同知识学习和培训场景化的产品。 与“传统”的企业培训市场完全不同,成熟的CRM江湖已然杀成了一片血海。 作为国内最早兴起的企业级服务市场领域,CRM赛道上的选手众多,且不乏明星公司。即便如此,各大厂商在描述自身定位和愿景时仍多用软件、系统、应用等字眼,自称平台的都为数不多,枉谈“生态”者凤毛麟角。 然而,一家有着印度血统的CRM公司(zoho百会)在前不久在国内市场推出了一款“智能”CRM产品,并喊出“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的口号,希望在企业营销、销售、跟单、售后等诸多业务流程上实现智能化管理闭环。 zoho的模式向来另类,是一家“什么都自己做”的SaaS厂商,其以CRM大数据位核心的“生态系统”,将邮件营销、项目协作、BI商业智能和客服管理等模块“烩”于一体。首先,它帮助销售筛选出联系客户的最佳时间,提高企业效率;其次,帮助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分析业务趋势,对业务异常状态进行监测和提醒,规避风险。同时,通过行为模仿学习,简化重复性工作,对于一段时间内频繁执行的相同系列" 操作,用户可在系统中创建“宏”,自动执行重复的操作。此外,系统会自动关注工作流设置,确保任何两个基于邮件模板的工作流互不冲突,完善客户关怀。 坦白讲,与Salesforce同样正在做的生态相比,zoho一系列基于“生态系统”的功能谈不上创新,甚至显得略虚。但除了市场,没任何人能有资格去评判这一模式的对错,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还是应该多一些包容和鼓励。 三、企业为什么要去为一个“生态”买单? 如题所述,对企业用户来说,面对相同的问题去挑选第三方服务商,他们为什么要用手中的预算去为一个“生态”买单? 第一,不同量级的客户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出的答案一定是不同的。对to B的企业级服务来说,大公司拥有更多预算,重视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往往希望服务商能尽可能的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更倾向于“毕其功于一役”的解决方案,所以仍然有大量的大企业在采购私有部署的软件产品。但封闭的私有部署产品的弊端日益凸显,而“公有云生态”既能够起到与定制产品类似的作用,同时又兼具开放、可进化的特质。故而,大公司接受对生态化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更有意愿。反之,小客户更多着眼于如何以性价比最高(最好是免费)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问题。这就如同当初零售企业在面对阿里电商生态时的态度,很轻松即可获得线上销售渠道,这让小企业非常受用,但大企业一定会首先想到自己去做一个品牌电商平台。 第二,企业级服务生态让数据的价值最大化。毫无疑问,DT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产。那么,企业数据从何而来?数据的价值如何最大化?答案仍归于“生态”。在生态体系之中,企业级服务的“黑盒子”将变成“白盒子”,企业的一切都会被数据化,而数据的背后则是企业的运行法则,对数据的智能分析,这将充分的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决策和行之有效的改革。 归根结底,生态的意义在于“全生命周期陪伴客户的成功”,这让企业级服务提供商角色发生转变,他们从售卖系统的软件商,变成与用户利益相关的合作伙伴。前段时间,二爷在跟云学堂创始人卢睿泽聊天时,他说,云学堂作为一家生态型的BaaS公司,使命是为企业的培训团队赋能,帮助企业的培训团队成功。因为,企业能不能成功,首先是它的培训团队能不能成功,只有企业培训团队成功了,云学堂才算成功。企业级服务生态的意义,大抵如此。 这时,我们再来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企业是需要一个挖坑心思挣你钱的供应商?还是需要一个能够共进退的合作伙伴?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