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联
资本不会大面积铺赛道,投资打法上与狙击手相似,看准了,则会追加投资,资金尽可能往最成功的头部项目靠拢,从而实现单一项目的最大回报。
在当下热钱翻涌的投资圈,有一家地地道道的本土创投公司,成立16年来,所投企业中50余家陆续登陆以A股为主的多个
资本市场,退出项目内部平均
收益率达到35%-40%。科大讯飞、神州租车、碳元科技、先导智能、贝瑞和康、安洁科技……这些朗朗上口的明星项目背后都打上了深深的“君联”烙印。
海淀融科资讯中心B座16层,君联
资本董事总经理、总裁陈浩、董事总经理李家庆接受了记者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陈浩和李家庆的回答详尽且真诚。
“我们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完成新一轮综合
基金,七期
美元及四期人民币
基金的全部募集工作。至此,君联
资本在一年时间内,共募集了5支
基金,总规模超过120亿元人民币。”陈浩介绍说。
目前,君联
资本的总管理
资本量超过300亿人民币在成立16年里,先后投资了300余家创业企业。而近年投资速度略有加快,平均每年投资30-50个项目。
新募集的5支
基金中,有两支是七期
美元及四期人民币综合
基金,总规模超过80亿人民币。另外三支是医疗健康一期
美元及一期人民币专业
基金和文化体育一期人民币专业
基金。陈浩表示,“过去我们投完一支
基金再融新的
基金,而现在是一组一组
基金募资,有效的把资产管理规模扩大。”
“这5支
基金都是8-10年的长线
基金,我们有充足的资源完成未来5-10年的产业布局。”李家庆说。
5支
基金的LP构成中,
机构投资人占绝对比例,
美元基金100%,人民币
基金80-90%为
机构投资人。而且,无论是人民币还是
美元基金的LP中80%是长期合作的出资人,除了联想控股,出资时间最长的LP已经跟君联
资本一起已经走过了13、14年,从第二支
美元基金开始,历经了6支
基金;全国社保
基金分别投资了君联
资本的第一期、第二期和第四期人民币
基金。
据了解,周大福家族
基金在这一次既投资了综合
基金又投资了医疗和文体两只专业
基金,他同时也是君联
资本人民币三期
基金最大外部LP之一。周大福家族
基金除了作为LP投资君联
资本所管理的
基金之外,也是君联
资本资金及项目方面最积极的合作伙伴之一。

基金募资120亿,君联
资本首次公开内部组织架构" />
君联
资本董事总经理、总裁陈浩
作为联想控股最早设立的专业投资
机构,君联
资本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联想的产业基因,2001年,君联
资本第一期
基金3500万
美元,联想控股是唯一出资人。2003年,当公司发行第二期
基金时,君联
资本首次尝试在联想控股之外引入其他LP(有限合伙人),并用不同于一期
基金的管理模式打消各方顾虑,成功吸引四家国外
机构投资。“在那之后,君联的
融资任务几乎没怎么使劲就能完成。”陈浩笑说。
近两年,PE/VC
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发展速度都十分惊人,不少大型
机构的资金管理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人民币
基金势头正猛,把时间拉长来看,当前是否是国内投资
机构快速拉开距离分出层次的节点,这个节点,君联
资本要不要去拼规模?
对此,陈浩承认:资金规模是
金融机构重要的衡量
指标。这几年LP们也在快速地成熟成长,过去全民PE时,出资人是无序的,近年来,出资人正在走向专业化,把资金导向真正优秀的
基金和团队。但是,君联
资本一直保持着合理的
基金规模以及募资节奏,以避免
基金扩张过快而带来的管理压力、投资压力和退出压力。
首次公开内部组织架构:管理公司有条件全员持股
君联
资本早年只有综合
基金,对于不同
板块的投资暂定大致额度比例投资,后来尝试在综合
基金内部模拟多
基金的投资模式,最终正式决定以独立
基金的方式进行资金的投资和管理,即不同的
基金选择不同的投资人、进行相对独立的募集,各支
基金的决策委员会成员只有非常小的重合度。
2016年,这种创新机制首先被运用到了君联
资本的医疗专业
基金和文体专业
基金上。
相应地,君联
资本也更新了具体管理机制。首先,设立专业
基金最大程度保证决策的独立性。每个
基金的决策委员会都不同,陈浩介绍,综合
基金投委会有5位综合
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加总裁组成,医疗
基金的投委会由4位医疗
基金合伙人加总裁组成,文体
基金由2位文体
基金合伙人加总裁组成,三大
基金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机制。
第二,重设利益分享机制,这与每位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君联
资本在坚持了过往
基金分红全员分享
收益的基础之上,为了将专业
基金的投资业绩和一线投资人的
收益更好的结合,专业
基金收益的绝大部分由该
基金的投资团队自行分配,另外的小部分
收益归到君联
资本管理部门层面,进一步分配给君联
资本的其他合伙人和各管理部门、支持部门人员。第三,管理公司有条件全员持股。为了真正保持可持续性,君联
资本在管理公司股权上也做了深度的变革。目前行业中绝大多数的管理公司股权是控制在创始合伙人手里的,君联
资本则是由联想控股以及君联
资本董事长朱立南及陈浩、CFO王能光三位创始合伙人把所持有的绝大部分管理公司股权转让给具备持股条件的员工。
2015年,君联
资本改制成为君联
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君联
资本的控股股东为北京君诚合众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持有君联
资本80%股份;君联
资本超过20位核心团队成员通过君祺嘉睿、汇智壹号、汇智贰号间接共同持有这些股份。“按照我们的机制设计,公司将分批实现员工持股。大家都是管理公司的股东,将能获得更多的长远利益分享。”陈浩介绍。
第四,设立战略管理委员会,由各
板块的主管合伙人,共8个人组成,战略管理委员会共同商议决策公司的重大事项,包括投资的
策略和方向,
基金与
基金之间合作等等。
为何选择医疗健康和文体这两个
板块设立专业
基金?陈浩说,这其中有四个先决条件:
首先,在这个细分领域,要有相对独特性、适合专业化系统化的布局,医疗健康和文化体育都很符合;第二,行业不是随便选择的,君联
资本在文娱和医疗方面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积累,团队是内部逐步培养起来的;第三,需要有人才,外部虽然很重要,但是内部培养更加重要,做到外部人才和内部专业人才相结合;最后,要有
资本雄厚的出资人对这个
基金感兴趣,君联的文体和医疗
基金做的如何、在LP心里是什么分量、是否是行业内顶级
基金,这个很重要。
“管理创新对这个行业极为重要,因为
基金本身的商业模式是具有周期性、阶段性的产物,这样的特质决定了他的持续性是比较差的,钱是一批一批管理,投资的
收益是一批一批分配的。这个行业有时被戏称为打猎的行业,“打中” 猎物就有肉吃,“打不中”就没得吃,波动性很大,这种模式不是大家乐意见到的,我们希望的是能有一个统一的、可继承的、可创新、持续性平台,同时又能发挥业务层面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这种模式能够为我们创造持续业绩,是适合君联的。”李家庆说。
综合
基金和专业
基金有各自不同的组合方式,局部投资方向难免有所重叠。那么看到同一项目时,如何平衡?陈浩表示:“我们内部倡导
基金合作,这种情况会适当考虑到项目来源,同时,有一个主要衡量标准,就是谁承担主要管理和主要责任,谁为项目服务。”对此君联
资本的管理层想得很清楚,如何加大整个君联专业团队和不同
基金的机会覆盖、提高效率是考虑的第一要素,错失反而是对
基金最大的伤害。
1/3项目退出IRR高达35%-40%
“君联式”投资的独特打法
募、投、管、退四环中,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单一作战”,而是一定要形成闭环。考量一家
机构的募资能力,退出能力不可绕之。

君联
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家庆
在君联的投资回报考核中,讲究多个
指标,李家庆介绍,第一是回报倍数,第二是内部
收益率,第三是绝对金额。“我们还是需要重大项目,对整个
基金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像撒胡椒面一样去跟投,这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他解释。
根据官方
数据,截止到2016年底,君联
资本注资企业超过300家,其中50余家企业已成功在国内或海外
上市/挂牌,40余家企业通过并购退出。实际上,君联
资本在过去三年中实现了近百亿元的资金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君联
资本曾在一两年前创下“单年在不同的
资本市场中超过10个被投企业IPO以及10个并购退出”的业绩,2017年上半年,君联
资本所投企业富瀚微电子、碳元科技、药明生物三家企业已经顺利IPO,并有贝瑞和康通过借壳
上市,君联目前有超过10家企业已经在IPO审核
通道中,其中2家目前已顺利过会。2018年将有20家进入
通道,君联
资本将再一次迎来退出高峰。
这的确是很漂亮的成绩,君联
资本退出项目IRR可以达到35%—40%。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君联一贯遵循的投资风格与别的
基金不一样的打法:求实进取,团队作战,系统化研究和选择性投资,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
在投资行业中,以前是“追风口”,最近是“造风口”,君联
资本不追风口,也不造风口,风口项目很少见到君联
资本的身影,是否有反思?风格是否是过于温和?
“行业变化快,行业研究要快,但是投资不能要快。快往往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没有那么快。恰恰也是模式创新里存在系统性
风险。”李家庆说。
前两三年行业中投资节奏非常快,投资人感受到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O2O的投资浪潮,大家还记忆犹新,当时大量的资金投入进去,现在能
上市、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出色回报的公司凤毛麟角,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会对风口看得更透彻。
君联
资本摸索出另外一种思路,在投资大
趋势下,寻找有技术壁垒的创业企业。
资本都是逐利的,而君联,恰恰还有点实业心。君联既不会为了不错过下一个独角兽,而在高
风险、高回报的种子期项目中投入大把资金,也不会过分追逐
价格一路走高的Pre—IPO项目,以较低成本进入套取短期回报,而是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初创期和成长期的项目中。
基金整体
收益可持续、最大化、长久化是君联
资本投资遵循的核心。“如果我们定位仅仅是赚快钱,而不是长期繁荣的公司,那我们就应该进入所有与钱有关的细分领域,但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投的项目数量不会很多,但覆盖的领域相对来说会比较广,每个细分领域要求项目高质量,能为投资带来足够的回报倍数和回报金额。”李家庆说,君联
资本不会大面积铺赛道,投资打法上与狙击手相似,看准了,则会追加投资,资金尽可能往最成功的头部项目靠拢,从而实现单一项目的最大回报。
君联内部有个“明星项目”的说法,君联所指的“明星项目”不同于一般所谓的“风口项目”,而是要求这些项目可以实实在在的创造现金业绩而不是账面回报,或者
上市市值具有可流动性,更具体地以回报倍数和总额来衡量,就是至少要产生10-20倍或者超出10亿人民币的实际回报。
2010年,当网上药店已经成为热门时,君联却投资了一家云南当地的传统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这家名叫鸿翔一心堂的公司,当时年
利润仅在4000万到5000万之间,2014年一心堂在深交所
上市,2015年年报
利润已经超过3亿,连续6年实现20%的
利润增长,君联
资本持有股份价值已经超过6个亿,一心堂也已经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
另外一个例子。2011年,君联投资无锡先导自动化,当时公司年
利润3000多万,后经过不断调整主营业务逐渐成为锂电设备领域的领先公司,2015年
上市更名为先导智能,当年的
利润超过1.5亿,目前君联
资本这一项目上已取得了24超过30倍的账面回报。
几乎每次出手都能将最具潜力的企业拿下,并帮助企业迅速成为行业中的明星企业,令人惊叹的投资效率,用李家庆的话来说,就是 “准确把握企业处于不同时期关键时点,注入筹码,在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再不断加码,往头部靠拢最终获取超额
收益。”这是非常典型的“君联式”投资。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