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丽芳
从' 券商到煤炭再到有色,本周周期股似乎有重新抢夺市场眼球的冲动。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下,周期股的躁动究竟该如何看待,又会对整体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周期股的躁动说明市场中的机会在适度扩散。一段时间以来,资金围绕“改革、转型”不断寻找和创造着热点,而这些热点一直与周期股几乎无关。但不论什么品种或者题材,总有休整的时候,哪怕是阶段性的,在“改革、转型”此类热点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应该震荡甚至调整的时候,假如没有其他活跃点出现,那么整体市场在投资情绪下降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重心下移,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此时,周期股们出现的脉冲走高对市场的积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一是长期沉寂后的爆发有一定的盈利效应;二是权重作用对冲了其他热点消退的负面影响。不过投资者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周期股大面积持续走高还是不具备宏观基础的,突然的放量也要考验其持续性,假如没有增量资金的持续介入,那么追高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策略。
其次,周期股的躁动给了市场中的主流热点以喘息之机。今年以来,资金几乎就没有抛弃过“改革、转型”的红利释放题材,而且这类题材层出不穷,盈利效应显著。诸多政策信息给了资金太多的释放点,' 自贸区、土改、二胎、养老等,一旦某个题材出现了信息点,资金几乎都会蜂拥而至。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尽管现在市场中有2000多只' 个股在交易,但走势活跃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少个股的走势也就是随波逐流,犹如“僵尸”,介入其中如同鸡肋。所以投资者要清醒的知道,如果想获取超额收益,那么跟随主流热点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周期股的躁动虽然会抢夺一定的市场眼球,但假如没有踩上第一步,那么还不如继续关注现在正在震荡甚至调整的主流热点,因为沉淀其中的资金不可能现在全部撤离,后期的机会相信不会少。
第三,周期股的躁动或许意味着整体市场的活跃,即使没有跨年' 行情,也表明市场资金的活跃性在持续。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最新披露的' 数据显示,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连续四周呈现净转入,截至上周末的余额也是创出了近五周来的新高。统计显示,上周(11月18日-22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增加额为1922亿元,减少额为1530亿元,变动净额为392亿元。这是该数据最近连续第四周呈现净转入,此前三周的净转入金额分别为17亿元、71亿元和64亿元。
另外,中登公司发布的2013年10月份统计月报显示,10月份QFII在沪深两市新开A股' 股票 账户共17个,是QFII连续22个月出现新开账户。截至10月底,共核准222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target='_blank' >外汇局累计批准额度达485.13亿美元,当月新发10.2亿美元QFII额度“输血”A股。' 大宗交易市场数据也显示,从10月至今,包括' 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在内的4家QFII大本营,共出手104次投向买入银行、' 保险(' 放心保)等金融蓝筹股,净增持A股1.01亿股,净买入金额达6.27亿元。由此不难发现,上周在市场出现上涨异动之时,资金呈现加速涌入状态。而这些资金一旦进入市场,只要盈利效应存在,就不会轻易撤离,虽然绝对量还很难说能够将整体市场重心推高,但足以维系现在的市场活跃度。
最后,周期股躁动也不要轻言“牛市来临”。什么是牛市?是指数尤其是沪综指持续走高?还是市场中个股表现普遍超过指数?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过一般意义上都是指指数的上涨,鉴于我们的投资习惯,沪综指往往是风向标。以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资金面情况来看,显然断言趋势性的指数牛市来临还欠火候,在不否认个股结构性机会仍将不断闪现的前提下,投资者最好抛掉所谓的“牛市期盼”,踏踏实实的寻找结构性机会。只要能够战胜指数,相信不是牛市一样能获取不逊于牛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