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最贵牙植体高达8万一枚,种三四颗的花费就能买辆便宜的宝马车。”两会期间,口腔医疗界一位政协委员的发言,成为网络热议焦点,再次勾起了人们对牙医行业“黑话题”的各种讨论。 动辄上千,多则数十万,“看牙贵”早已成为无数国人心中的一大痛点,许多人不到万不得已,宁愿忍着也不花“冤枉钱”去治疗。看牙为何这么贵?“天价”背后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口腔机构不同,同项价格差幅大 看牙贵得先从口腔机构说起。 目前国内的口腔机构基本分成四类:综合医院口腔科、公立专科口腔医院、私立诊所和连锁机构。根据相关统计,当前公立与民营机构的问诊量各揽半壁江山,公立的量稍多一点。 以最具代表性的公立口腔医院、私立诊所和连锁机构为例,同项诊疗的费用排序通常如此:私立诊所 公立医院 连锁机构。


医生经验能力价值高 口腔诊疗服务是一项独立操作性很强、职业风险较高的行业,治疗质量往往取决于口腔执业医师的经验、水平和能力,而这种能力价值也计算在治疗总成本中。 因为含金量高,能够执业的口腔医师在国内执业医师总量占比中并不高,已成为稀缺资源,甚至有的民营医院会开出百万年薪挖走公立医院医师,这样的人力资源成本自然也会分摊到患者身上。 多种辅助检查+患者就诊次数累计 另外,在大多数公立医院,几千元诊费并不是一次性交完,患者也并非能一次性完成治疗。整个过程还牵涉了许多辅助成本,包括拍片、消炎、根管治疗等,而据介绍,与其他科目的检查相比,牙科的成本其实并不高,比如CT,牙科检查一次在260元左右,其他科目至少要300元以上,但往往患者做一个项目需根据自身口腔状况多次前往医院就医,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同时做四五个手术才能完成治疗,由此可见,这数千元的花费其实是一种综合费用,是患者多次就医治疗的一种累计。
硬件大量依靠进口,成本昂贵 而从辅助设备的角度来看,由于一直以来国内产业界对相关的牙科医疗设备研发、投资积极性不高,产品更新换代慢,所以国产的设备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准的重复循环建设发展状态,与耗材一样,目前国内牙科所使用的消毒、麻醉和手术等所有高端器械80%以上都依赖进口,不少设备动辄上百万,硬件品质越高,收费自然相应越高。而且这些设备每天都处于超高频使用状态,计入的磨损成本也相当惊人。 所以有医师表示,义齿出厂时只是未完成的医疗材料,安装到患者嘴里需要牙医的再次加工,人们只是关注到了治疗中所使用的部分材料成本,却忽略了执业医师实际的技术成本和服务成本,以及一系列治疗设备、器材的投入和折损等,才会将植牙等口腔医疗看作是“暴利行业”。 观念落后导致病情发展严重,加大费用支出 “烫个头发都舍得花上几百上千,人一辈子就一口牙,保健治疗花几千就喊贵。”这是牙科医生们普遍的心声,他们认为,从病患的角度来看,一直以来国人在保护牙齿的观念意识上太过落后,总秉持着一种“牙疼不是病”的想法,因此很少有人能够养成定期保健、定期检查牙齿的好习惯。 往往是到了觉得不舒服、疼得无法忍受的时候才想起看牙医,而这时往往为时晚矣,因为很多牙病比如牙周炎的开始,都是无声无息的,这样一来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下一步,需要的治疗过程和费用自然多出许多,如果及时预防及早治疗,花费就会小很多。 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口腔病患病率高达97.6%,其中龋齿患病率为50%,全中国有25亿颗龋齿;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80%以上;错颌畸形50%;65岁以上老年人人均缺牙11颗;需要专业干预而未经治疗的比重为94.5%。另外我国从未看过牙医的人超过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这样的情况与美日等非常注重牙齿保健的国家相比,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价格偏高的口腔修复等并不属于医保范围,而且目前国内口腔医保比例相当低,因此报销困难,这一切都给患者造成了看牙贵的印象。 总的来说,我国口腔医疗产业的整体监管从采购到定价,尤其是公立医院,还是比较规范的。看牙虽贵,但价格还算有迹可循,而且与国外相比,所有项目价位基本都低于国际水平,比如在美国,拔牙的价格区间达到每颗480至2000元,因此很多旅居国外的人会因为价格问题不远万里回国治疗。 医院乱象仍存 但整体规范之上,有不少报道指出,国家对一些机构的管控上,仍有不到位之处,导致经营混乱、乱象百出,一些机构呈“野蛮式”增长,备受诟病。 由于正常运行成本和利润之间没有界限,所以只要不断有患者造访,有些医疗机构就会自动把价位推向虚高。 有的医院、尤其是只做单项种植的口腔医院,会受经济利益驱使,不顾患者实际情况,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要求患者进行植牙,而不为患者做修复保留原齿;有的则故意治标不治本,或者将病情夸大,以达到让患者多次花钱就诊的目的。 有的地方牙冠制作使用非医用材料代替医用材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假牙实际材质与所称品牌不符,变相降低成本;还有爆料称,加工厂与医院之间存在“潜规则”,工厂会开出比实际价格高十几倍的高价发票给医院忽悠患者,以证其价格“合理性”……这一切,都给患者的健康和利益带来了莫大的伤害。 口腔医疗行业的未来 从每百万人口的牙医配备数量来看,中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100名左右的牙医,远远低于欧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500-1000名的水平。牙科疾病发病率高、就诊率低的现状表明口腔医疗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间,国家开放政策鼓励口腔医疗民营化,以缓解公立医院压力,已有很多大型资本选择进入口腔医疗行业,拜博、约克牙医、牙齐齐等都完成了多轮融资,拜博等一些医疗集团已开始尝试通过资本打造牙科全产业链,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更大规模地启用数字医疗,以大幅提升效率…… 这样的局面势必将加大竞争,形成美国等国早已完成的“优胜劣汰”,有利于推动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与国产化,进而促进行业规范化,缩小价格差异。这样的趋势中,对于患者们来说,提高看病效率、效果,改善看病难、贵的局面,只是时间问题。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