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2014A股资金展望(下):房价变化趋势制约A股资金供给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201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资本市场利空不断,QE退出的阴霾在上空时隐时现,并在资本市场引发恐慌情绪;人民币持续升值吸引热钱大量流入;6月份银行间市场罕见的资金紧张令股指大跌;房地产市场涨势依旧,调控似乎也未能阻止流向房产市场的滚滚钱潮。 2014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这些引发市场担忧的因素是否会再度袭来,A股资金面能否承受内外双重压力,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海外影响 <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201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资本市场利空不断,QE退出的阴霾在' 新兴市场上空时隐时现,并在资本市场引发恐慌情绪;人民币持续升值吸引热钱大量流入;6月份银行市场罕见的资金紧张令股指大跌;房地产市场涨势依旧,调控似乎也未能阻止流向房产市场的滚滚钱潮。

2014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这些引发市场担忧的因素是否会再度袭来,A股资金面能否承受内外双重压力,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海外影响

QE退出或致热钱退潮 A股难迎“外援”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郎晓俊 李映泉

2013年底,美联储终于a在缩减QE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在近期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新高。这两方面的因素将引发国际热钱怎样流动?届时将给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几位专家及分析人士也作出了各自的解读。

流动性或“退潮”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终于作出决定,宣布从2014年1月起,将每月采购850亿美元资产的开放式量化宽松(QE)规模缩减100亿美元。同时,美联储主席' target='_blank' >伯南克也在讲话中暗示QE或将在2014年底退出。

' target='_blank' >东莞证券分析师潘绍昌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 美国QE退出,那么全球资金一定会大幅回流美国,从而导致美元汇率出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如此一来,对日本、东南亚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也不会例外。他认为,对国内而言,固定资产以及A股市场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

不过,武汉科技大学金融' 研究所所长' target='_blank' >董登新则认为,现在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同步的,有些甚至不是同向的,有的宽松有的紧缩,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结构性互补,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担心美国QE紧缩会引发全球资金紧缩。他同时指出,若美国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受影响更大的地区还是发达国家,因为其开放度更高,与美国的关联度更高。相比之下,' 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还远不如发达国家,所受的影响不会太大。

宏润投资总监黎仕禹告诉记者,美联储此前三番五次地提及 “退出QE”,实际上就是在强化心理暗示,让所有市场投资者都存在心理预期,目的就是为了今后在真正退出QE时不给市场造成太大的震动。而对A股市场而言,QE的退出更多只是心理冲击,实质影响并不会太大。

方诺资产投资部副总刘麒则更为乐观,他认为,QE退出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是有利的,资金的避险情绪会下降,投资热情会升温,资金会在全球范围寻找价值洼地。

汇率新高难助推牛市

2013年12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过数日的上涨,创下了汇改以来的历史新高6.0715,热钱的大幅流入成为推高人民币汇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 target='_blank' >央行披露的' 数据,10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新增金额,由9月份的1263.62亿元骤增至4416.02亿元,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

自2005年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升值,不断吸引外资流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A股市场的大牛市' 行情。然而,同样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热钱大量流入的当下,A股市场却始终难有较大起色。对于这一问题,潘绍昌向记者表示,在2005年人民币升值引发热钱流入之初,A股的总市值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随后而来的大量IPO以及再融资,使得热钱流入的数量远远赶不上A股总市值的增长。而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推进,热钱也会进一步分流。总体而言,热钱对A股的影响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黎仕禹认为,当年推动A股牛市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股改这一制度上的变革,而' target='_blank' >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target='_blank' >张海东则认为,当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才是触发牛市的关键因素。而到了目前,上述因素的影响都已不复存在。

楼市影响

调控渐转向长效机制 资金“弃楼入股”力度有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郎晓俊 李映泉

在2013年一直表现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临近岁末却突然“刹车”。各地的调控细则纷纷出台,使得多个大中城市的房产销售行情转淡。随着调控政策转向以长效机制为目标,利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抑制房地产泡沫的预期出现,2014年的房价涨势有可能将趋于缓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也将逐渐变淡。

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再次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长效机制压楼市投资空间

2013年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与以往不同的是,在2013年的会议中,提到有关房地产的只涉及“廉租房”、“公租房”、“保障房”等方面,对于房地产调控却并未提及。这也意味着,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将从行政手段为主的方式,逐步转变成市场主导的方式。

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 target='_blank' >财政部部署的2014年财政工作中,' 房产税立法、消费税制度完善等改革列入日程。

天相投顾分析师石岩表示,通过房产税等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有利于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通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从而有效解决高房价问题。同时,政府主导保障房、公租房等建设,也将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

“房地产价格已处于一个相对高点,投资性购房将面临短期内难以获利转手的尴尬情况。因此目前若再将房产作为投资品投资,风险会加大,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亿房网市场研究部罗兴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房地产市场已不再适合作为投资品,那么,投资房地产的资金瞄准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上述' 券商分析师表示,在投资领域,房地产行业和股市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立情形,从投资的保值增值上来看,过去的数年间,房地产市场远远领先于股市,其全面上涨的态势也强于股市结构性上涨的情况。因此,投资者的目光自然首先投向了房地产市场

但随着房产税、保障房建设等一系列深层次改革逐步推进,房地产市场将经历去泡沫化和去投机化的过程,而这将对股市产生直接影响。该分析师认为,“首先,去投机化将使大量的资金从房地产行业中撤离,其次,会使其他行业领域的投资上升,使经济转型能够全面活跃起来。”

他认为,由于房地产行业囤积了大部分资金,导致全社会资本平均收益下降,资金就必须寻找到新的投资渠道。而证券市场目前的一系列改革,包括' 新股发行改革、优先股的推进等,为构建股市的良性循环,吸引场外的增量资金提供了条件。而这正好能够给从楼市撤出的资金提供一个新的投资选择。

不过,该分析师也表示,由于地产行业囤积的各路资金过于庞大,撤离楼市和流入股市的程度还有待观察。在市场资金面整体趋紧的情况下,资本市场能够对这些资金产生多大的吸引力,还是未知数。

“弃楼入股”作用几何?

2013年房价持续高涨的现状引发了市场对2014年楼市调控新政出台的预期。此前每当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之际,市场上总有“资金弃楼入股”的呼声,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一说法还有待观察。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过去几年较为重大的楼市调控政策后发现,历次政策出台后,股市涨跌表现不一。

2010年4月17日,为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被称为“新国十条”,其中提出了停发第三套房贷款、遏制外地炒房者以及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不过,' 上证指数在政策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2010年4月19日)大跌4.79%,随后的三个月内持续下跌,从3000点一线一直下探至2300点附近才筑底回升。

2010年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当时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这一政策出台后,A股出现了明显反应,自2010年9月30日起,上证指数从2600点附近一路上涨至3100多点,在短短26个交易日内涨幅超过20%。不过,这一行情没有持续太久,股指随后再度陷入震荡调整。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被称为“新国八条”,这一政策强化了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其中提出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60%。该政策出台后,同样触发了A股的一轮反弹,' 沪指从1月27日的2700点左右经历了近三个月的上涨并突破了3050点。

到了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出台“新国五条”政策,提出对二手房征收差额20%的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的出台正值A股上行至2400点的高点,股指随即出现调整。

“从上述表现来看,"弃楼入股"虽然在市场上呼声很高,但真正从楼市流向股市的资金却并不多见,虽然也有楼市调控带来的股市反弹,但反弹的高度以及持续性都并不理想。”一位'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

货币政策

资金利率难言宽松流动性紧平稳或成常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郎晓俊 李映泉

年关将至,资金利率涨跌和流动性的紧张态势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虽然随着月末因素的逐步退出,和年末财政存款的季节性下降,银行间的流动性紧张有所缓解,短期利率呈现小幅回落的态势。但分析人士认为,春节前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导致流动性再次收紧,从中长期来看,利率或将重回上升通道

但相对于2013年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屡创新高,出现所谓资金紧张升级导致A股大跌的情形,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再次出现资金利率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取而代之的是紧平稳的长期态势。

资金利率暂维持偏紧

临近2013年底,资金市场不可避免地迎来了紧张的形势,银行年末考核的需求、资金回笼,加上机构结账等因素,导致资金需求开始增大。但是,隔夜、一周以及两周资金的利率明显回落。而与短期利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个月及以上期限的回购利率全线止跌回升,出现了短期资金利率和长期资金利率倒挂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前段时间央行一度扩大了逆回购量,市场解读为央行进行流动性的支持,使得银行市场紧张情绪有所缓解。二是进入12月份,大量财政支出导致财政存款季度性大幅下降,这对流动性是一个正面的支持。所以利率都是略有回落的状态。”' target='_blank'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叶丙南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对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初的资金状况,浙商' 期货宏观分析师陈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临近年底,各家银行都存在存款上的压力。加上不少理财产品即将在年底到期,银行的清表工作需要资金的配合,因此市场资金仍然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此外,由于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特别是在流动性偏紧的状态下,银行还面临存款准备金上缴的压力。”他认为,“资金紧张的状况在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变,资金利率还可能出现一定的反弹。”

资金紧张或难重现

“现在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3%,十年期国债4.7%的收益率是存款利率的1.5倍。即使和11月初的收益率相比,上涨幅度也超过50个基点。可以看出债市也存在着资金的压力。”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市场对于2013年6月那场来势汹汹的所谓“资金紧张”的情况仍记忆犹新,担忧未来资金紧张是否会再度来袭。

由于对存款准备金补缴、税款清缴等一系列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估计不足,应对措施不到位,从2013年5月份至6月底,货币市场利率开始大幅波动,市场资金面出现了罕见的紧张局面。至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和回购利率均超过了13%,隔夜回购最高成交利率高达30%,创下了历史最高。银行间7天回购最高利率创纪录地达到28%。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遭遇重挫。银行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少放款,吸收资金;基金、资管机构甩卖' 股票 债券,A股市场出现大跌,从6月初至6月25日,上证指数下跌近16%,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低位1849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金融体系此前存在信贷空转的问题,资金在金融同业体内进行循环,或流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对于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的支持性不强。有关决策层一直有意整顿和打击资金空转行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此,所谓的资金紧张,是在外部资金大幅撤回,央行意在调节流动性错配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危机,这种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难以再次出现,出于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再出现极端的情形。

上述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资金就一直是偏紧的状态,业内相对已经适应了这种情况。估计机构准备都会很充分,所以应该不会太紧张。至于财政存款投放,是常规因素,不会构成特殊性。从央行最近的操作来看,也不会让资金面出现过于紧张的情况。”

货币政策将稳健偏紧

虽然资金紧张的情况短期内不会再次出现,但也并不意味着资金面会出现宽松的状态。

上述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一方面,目前国内的经济回升力度并不明显,今后一段时间内对于防范经济增速出现下滑风险仍是重点,货币政策的配合和支持不可或缺,因此资金面不会过于从紧。另一方面,国内的货币存量偏大,货币的流通性增长较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快于GDP增速,物价上涨存在货币基础,因此物价反弹的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适度从紧可确保通胀不突破上限范围。

浙商期货分析师陈枫则认为,资金紧张的局面以往时有发生,但往往是在报表节点、节假日等时点上,过后便会重回平衡的状态。但是目前资金面偏紧的趋势可能将延续至2014年。央行此前的货币政策报告表明,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经济杠杆和去过剩产能。这意味着流动性宽松的局面不再,货币政策进入稳健偏紧的状态。除非资金出现极端紧张的情况,否则央行不会注入资金缓解流动性,从而加速金融机构杠杆的步伐。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叶丙南则表示,2013年6月份之后,货币政策呈现一个分水岭。政府对于维持偏紧的流动性,抑制地方债务过度扩大的意图比较明显,短期来看至少会维持几个月。从长期来看,由' target='_blank' >于利率市场化开始加快推进,此前一些被抑制的利率将逐渐反映市场供求,会慢慢上升。如一些企业债券利率,之前实际存在着政府兜底或隐性担保,并没有反映自身的风险溢价。因此从1~2年的中期利率情况来看,应该有一个风险溢价释放的过程。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中兴通讯宣布09年TD手机出货量300万居首位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