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周' 大盘持续下跌,指数节节败退再度逼近2000点大关。是何原因造成大盘“狂泻不止”?短期市场调整目标在哪里呢?
反弹一触即发
调整持仓结构等待机会
⊙赵伟
受IPO如潮水般涌来以及发行价格超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大盘全周下挫3.35%,两市总成交量较前一周增加,表明场内资金出现恐慌,多杀多局面出现,资金从获利盘与大盘股中涌出,场外资金则多以观望为主,市场信心严重受挫。
盘面看,' 个股活跃度减弱,分化却加大,热点较为散乱且转换较快,赚钱效应较低。强势股补跌成为主旋律,机构加快调仓步伐,低价主板股及绩优股在后半周被资金关注,市场潜在风格转换在酝酿,成长股向周期股转化迹象呈现。尤其周五市场已无一只' 创业板股涨停,但跌停板及跌幅居前股出现诸多创业板股的影子,可见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市场有从“八二”现象向“二八”现象转换的迹象。
从技术上看,本周大盘价跌量增,5周均线对大盘形成反压,中短期周均线开始加速空头排列,对大盘形成的反压将制约未来大盘反弹空间,周线MACD继续空头死叉,预示短线大盘即便反弹也空间有限,除非成交量能有效释放;日线技术指标显示,周五大盘价跌量减,创业板更是大幅下挫,回补了周三留下的向上跳空缺口,5日均线对大盘继续形成反压,中短期均线空头排列加速,对大盘形成较大压力,也制约大盘反弹空间,按颈线位量度深幅测算看,大盘真正底位在1950点附近,大盘还有调整空间,2000点整数关口面临考验,跌破2000点后,大盘形成较强的技术性反弹可望形成;分时图技术指标显示,多数分时图MACD技术指标呈现连续底背离迹象,大盘反弹一触即发,2050点附近压力较大。
我们认为,由于大盘连续下挫,超卖态势严重,大盘虽还有调整空间,但大盘技术性反弹要求愈来愈强烈,可谓一触即发。尤其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后,大盘报复性反弹形成,反弹“领头羊”有望由绩优股及破净概念股组成,并有望逐步形成一季度底部。而唯一拖累大盘反弹步伐的将是创业板的补跌,建议投资者加快调整持仓结构步伐,等待机会的来临。
市场处于非理性下跌 谨慎乐观静待转势
⊙' target='_blank' >陈晓阳
周五' 上证指数小幅低开之后,逐步震荡下滑,似乎未出现丝毫抵抗迹象,显示当前' 行情已经处于非理性下跌。
笔者认为,引发周五继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在' 新股密集发行之际,' howImage('stock','2_300361',this,event,'1770') 奥赛康(' 300361,' 股吧)IPO紧急暂缓,成为此轮IPO开闸后首例。其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股东巨额套现,刺激了当前本来已经过于敏感的市场神经。无疑让市场投资者联想到,在经历新的发行制度改善之后,本周发行的新股估值水平均超出市场平均水平,三高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解决,而圈钱行为向来是市场最为反感的话题,这正是近期行情持续下跌的深层次原因。
下周将会有6只新股' 申购,看似各类利空继续释放,无法改变当前的下行趋势,但是投资者不妨换一种思维,截至目前该流入一级市场进行申购的已基本差不多,继续大幅流入一线市场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这意味着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如今二级市场正在经历非理性下跌,类似于2012年11月出现的行情。结合QFII和' 保险(' 放心保)资金积极入市的动作,似有再次抄底迹象,面对如此环境,投资者此时应该持一种谨慎乐观的心态。笔者认为,一般而言,历年来非理性下跌阶段延续的时间相对较短,一旦有利因素作用,很快就会重返原有轨道。
基于上述认识,投资者面对此时市场环境,应该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最为关键是,密切关注最新有关新股发行的动态,只要主导当前下跌的因素出现缓和,市场非理性下跌也会随之缓和。如最新消息面显示,' target='_blank' >证监会预计3月份才能召开首发企业发审会,这或有助于缓和发行节奏。因此,投资者在当前操作上,宜多看少动,密切关注新股发行以及政策导向的变化。
五大原因砸落大盘 2000点下破已无悬念
⊙蕙的风
周五,两市延续前日尾市跳水恐慌低开低走,指数继续向下寻支撑。两市继续缩量阴跌,2000点下破已无悬念。那么,IPO重启真是洪水猛兽吗?笔者认为看,高估值的小盘股才是未来的定时炸弹。
从盘口信息看,其一,宏观经济依然制约了大盘指数,PPI' 数据持续走低,使得权重股失去底气;其二,IPO密集发行,第一天新股申购就冻结千亿资金,造成场内失血严重;其三,创业板继续下行,题材股无人敢问津;其四,IF' 期指保持空头高仓位,看空气氛浓重;其五,市场信心丧失,利好当利空。利空被情绪化放大,市场已经走在非规律性的阶段,若无利好支持,市场料将进一步下跌。
技术上,' 沪指周线中阴探底,1970点附近才会有象征性下轨获得支撑。按市场博弈,2000点将会有较重的心理支撑。
综上,笔者认为,市场目前并无企稳信号,空头趋势仍将延续。在恐慌泥沙俱下的背景里,可逐步“贪婪”那些主营稳定、' 业绩增长、内在价值厚重的垄断型公司,而不应被轻易清洗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