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重新修路,京东忙于造桥戏哥希望大家一定要清楚一个问题,阿里的主要营收来自哪里?很多人说阿里是一家广告公司,其实并无道理。根据去年的财报显示,广告收入已经是阿里最大的收入来源。尽管天猫和淘宝的GMV每年还在持续增长,可是势头已经没有前几年迅猛了,可以预见的是来自商户的佣金营收,基本上已经见到了天花板。广告收入是维持阿里这个庞大帝国的根基。可问题是,现在这个根基已经在动摇。这么多年,网购习惯已经被成功培养起来了,但是阿里最不希望看到的习惯也随之成长起来,那就是网购的“消费固化”。用户在淘宝、天猫上购买化妆品、服装、电子产品,已经把购买行为落在了几个明确的品牌或店铺身上。“用户的购物路径逐渐稳定明确,很多情况下直接就去过去消费体验好产品认同感高的商家店铺,渠道、卖家、消费者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阿里的流量已经变成了商家自己的流量。商家无需再去向阿里的中间渠道购买流量,在这个情况下,阿里们一定要把内部的结构打断,把流量的控制权把握在自己手中。 可以说,阿里的内容电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第一,用内容活跃平台内部的“闲人”,尽可能留住他们的闲散时间,让他们“逛”起来,收集用户的浏览路径和数据,为精细化的服务做准备;第二,用碎片化的内容渠道打散流量入口,用户过去原本买商品也许就直接去一个店铺去买。有了内容之后,消费者就多走了一个路径。相当于说,消费者进入了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城,原本一个直梯就能到的位置,现在被阿里拆成了好几个绕远路的电梯,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的机会,也减少了商家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机会;第三,凭借内容,把商品进行一次重组,让一些小的没有特色的商家没有出头的机会,无形之中淘汰出局。商品大爆炸带来了可能10亿级的商品被内容给精细化了,可能被缩减到了2亿,节约了顾客的选品成本。 这些还都只是一些基本目标,阿里最主要的目标不是淘宝上的中小卖家,而是天猫上的" 大商户大卖家。这些才是竞价广告的主要来源。在阿里的三大门类中,淘宝和" 支付宝是不怎么赢利的,真正赚钱的是天猫。天猫商城开办之前,阿里几乎全线亏损。假如有一个年营业额10个亿的卖家,未来有可能会做到12个亿,它可能会拿出两个亿来更好服务客户,不会拿出钱给阿里,因为阿里已经没有机会帮助商家从10个亿卖到20个亿。所以,阿里就是要用内容来重新造路“截胡”,要想从这过,就得留下买路财。 阿里做内容是这个逻辑,京东又是另外一个逻辑。京东是自营平台,赚的不是流量广告的钱,所以其出发点就比较单纯,就是“跟阿里抢流量,抢新用户。因为京东的用户以男性为主,购物目的明确,京东需要他们交叉活跃起来。”举个例子,京东假如有100个店,1000个顾客,每个店排好顺序依次进10个人。京东的内容是要打破这种局面,还是这1000人,10个人一组,但在内容的引领下,可以随意交叉进入到任意的房间。这样带来的潜在购买就增加许多。直播卖货的商业逻辑:再发达的营销也不如社交更有说服力说到内容,网红直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直播在2016年为电商带来了新的气息,尽管世人有很多非议,也挡不住电商对直播的热情。因为达人或红人们是自带流量的,这些流量很多都是平台之外的新流量。直播崛起于专业的平台,本来是凌驾于商品之上的,像映客、花椒等直播平台都没有商业承接,而电商平台却闻到了商业的气息。
电商平台看中的是什么呢?“不仅仅是流量,以前像" 美丽说、" 小红书等等导购平台是以货影响人,直播的出现实现了以人影响人。不管电商多么发达,都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更有说服力。” 假如是一个女孩想要买一款化妆品,那她当然更相信红人正在荧幕前即时试用的效果了。 假如顾客要买酒,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不如卖酒老板亲自给你送来,更让顾客放心,只不过这样在" 操作层面不现实而已。“电商做直播就是让购物的沟通和发生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很多购物行为越来越表现出冲动型购物了,比如美妆、服装等等,只要用户的心理成本能够满足,潜在的购物行为就会被激发。淘宝、京东的直播满足是一种心理着装,比如一个女孩镜头对着一个别墅的楼梯,女孩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不美不丑, 穿着家居服,旁边抱着一岁多的孩子,然后教大家出门要穿什么衣服,带什么东西, 可能10万在看,有8万人是男的,其中一万人就会下单购买本来没有计划的产品。 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满足了男人所有的情愫,豪宅大院,金屋藏娇,一岁多孩子,贤妻良母。这个时候,用户的心理成本就会容易被满足,这是直播的魅力。垂直电商很多都倒在了这个环节上。当然了,内容还仅仅是解决了消费路径的问题,在下单购买之前,还要经过一个决策" 程序的环节,很多垂直电商就倒在了这个环节之上。关于这个问题,王泽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内容驱动的电商行为,本身对用户有一定的甄别,因为用户是被内容吸引过来的,之前并没有购买的欲望,内容只是完成了对购买欲望的暗示。“这个时候,假如是感性消费者,比如很多女性可能就会直接下单购买。而理性消费者,比如很多男性,可能还要比较一下质量价格等等,然后转身去京东或天猫的大平台去下单。”因此,王泽旭老师最后不禁感慨:内容电商做女性用户的要比做男性用户更容易成功啊!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