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个逻辑" 马云比谁都清楚。" 马云从创建阿里以来都是想通过平台建立运营规则体系,然后通过规则体系控制商业和金融。淘宝如此、天猫如此、" 支付宝也是如此,菜鸟亦是如此!但是遗憾的是物流平台规则体系太难构建了,所以菜鸟虽然在2013年就提出了智能物流骨干网(CSN),后来又提出了“天网”和“地网”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菜鸟发布出来了什么样的物流规则体系。 但是一旦建立起来了这样的规则体系,那将是又一个百万亿级的产业规模!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无疑承载了人类社会百万亿级的产业规模。TCP/IP成就了互联网是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底层核心技术;物流作为人类进行商业贸易的基础服务已经持续了几千年。那么物流是否也能构建出类似于互联网的对等开放、自由链接的业务架构模式?一旦成功,是否也能成就人类社会的另外一个百万亿级的产业?而构建物流的互联网其技术核心就应该是物流的“TCP/IP协议”。 TCP/IP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电脑原本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两个电脑之间无法进行通信和数据资源交换。如果需要交换,必须使用存储介质,比如" SD卡,以前是软盘(可能很多人未必知道)。后来同一家厂商生产的电脑可以通过接口信号处理机实现互连,而不同厂家的依然无法链接通信。但是秉持“所有电脑生来都是平等的”理念,为了让这些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业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大家都能共同遵守的协议规范,在协议规范的支持下,电脑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1973年鲍伯·卡恩(Bob Kahn)和瑟夫(Vinton G.Cerf)研究开发了“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即TCP/IP协议。1983年1月1日,TCP/IP协议正式作为因特网上所有主机间的共同协议。这样TCP/IP就成了Internet的基础协议,它使得用户可以在Internet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对于我们普通用户而言,并不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整个结构,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就可与世界各地进行网络通信。 有人假设:假如当初Vinton G. Cerf和他的伙伴在开始就将TCP/IP申请为专利,这个世界上的首富可能就不会是比尔.盖茨了。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在互联网里面每发送和传输的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每句语音都需要TCP/IP协议的支持才能实现。也许当年“TCP/IP”申请成为了专利,会有别的协议替代它。 总结一句话:TCP/IP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电脑和电脑的互连通信,人为定义的一套电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协议规则。它是虚拟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确实是由瑟夫和他的伙伴们无中生有构想出来的一个虚拟而又真实存在的玩意儿。那么这个和物流有什么关系? 物流需要互联网化 其实实物的传递交换,尤其是快递包裹的传递交换和数据交换非常类似。但是物流目前绝多数方式是以一个公司为组织核心,以这个核心进行物流网络的搭建和业务运营展开。两个不同物流公司之间很难进行业务互联互通。这状况非常像互联网诞生之初:很多企业院校都形成了自己的局域网,但是就是无法互联互通。而TCP/IP诞生之后,Internet就开始形成了。 当前,我们还无法设想如果物流能够进行互联网化后所产生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可以对比和借鉴一下互联网的形成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电脑在进行互联网化之前,我们也是无法想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如此之快!而物流如果互联网化了能够诞生出什么样的新的应用和模式呢?在此时我们同样也无法设想。 但是,物流进行互联网化就必须要有一套类似于TCP/IP的网际互联网协议,使得各个愿意接入的物流公司或者物流实体都能够像一台网络设备那样能便捷的接入物流网络体系当中。 物流互联网化需要物流中的“TCP/IP”协议 所以为了能让物流按照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结网,我们需要有一套类似于TCP/IP的协议规则。这套规则应该是开放对等的,支持无论大小的物流公司或者实体个人都可以公开接入,敞开为所有人提供物流服务,它不仅可以支持实现物流信息在业务层上的交互交换,还需要实现在操作层上指导包裹或者货物如何在不同的物流服务实体之间移动,并且能动态的根据计价规则体系算出不同服务实体的收益。 因此,物流互联网化的协议虽然类似于互联网的“TCP/IP协议”,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本质的不同。首先,商品的不规则和不标准性是远异于数据的;其次实际的物流操作也是远复杂于数据的转发操作;再次因为数据规范,所以不同设备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结算相对比较容易,而物流不同实体之间的成本结算就复杂的多了。还有其他很多复杂的因素,如物流运作的风险问题、异常问题等。所以构建出来能够支持物流进行互联网化的协议并不容易,但是总归我们需要去尝试一下。 “物流智联网”就是物流中的TCP/IP协议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