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马杉
本报讯 随着年底的临近,出于揽储需要,理财产品“跨年” 行情也启动了。从上周开始,市面上年化收益率接近或者高于5%数量明显增多,这些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在60天-180天左右,属于中短期理财产品,而此前,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5%左右的大多为一年期及以上的长期理财产品。
城商行率先打响这场“跨年”理财产品大战。上周,' target='_blank' >渤海银行发行的一款渤鑫155号保本型理财产品,期限为180天,认购起点金额为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1%。' target='_blank' >上海银行昨日发行的一款“慧财”人民币优先受益(债券增强型)理财产品,期限181天,购买起点金额为1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20%。
此外,' target='_blank' >杭州银行周一发行的一款92天期限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4.8%。温州周一发行一款95天期限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达到4.9%。
调查发现,国有大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加入战团,目前市场上收益率超过或接近5%的理财产品基本上由城市商业银行发行,四大行发行的3-6个月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4.3%左右,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只有4.5%左右。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不断下跌成为常态,进入四季度,在' target='_blank' >央行降息数月之后,市场利率总体走出一波“L”形行情,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开始低位止跌,逐渐呈上升势头。随着年关将至,存贷比的考核压力促使中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短期内大幅攀升。
与长期理财产品相比,中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最先出现反弹。银率网数据显示,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从8月份的3.49%升至9月的3.82%,升幅近9.5%。而其他期限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走势从一条向下斜线到最近的趋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