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总理' target='_blank' >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重点是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会议强调,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新一届国务院工作开局的关键,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经过六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每次改革之后,政府在权力配置上更为科学,行政理念日趋服务而非管制,更加注重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微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诚如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的,“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此次改革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着力推进,目的就是通过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向市场放权,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从而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这对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适时进行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等方面的战略部署,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率先企稳复苏。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转型升级步伐仍然显得有点缓慢;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 新动力(' 310328, ' 基金吧)也在找寻之中。能否解决这一难题,不仅关系中国经济的未来,而且关乎人民的福祉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决策层已清晰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把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交给社会,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市场活力,才能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我们注意到,在此次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重点强调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经营活动等方面的审批事项,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如果这些能够尽快地落实的话,一定会激起广大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创富活力。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为了把此次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任务分工,将《方案》内容分解细化为72项任务,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 target='_blank'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这充分表明了本届政府的决心和勇气。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相信,随着决策层和监管层的强力推动,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响应,政府职能转变一定能够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惠及民众和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