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纳素有“黄金海岸”之称。在加纳淘金的广西上林人,除了要面对疟疾、野猪、毒蛇、蚂蚁的威胁,还要面对劫匪、军警、移民局官员的盘剥,以及毒品、赌博的诱惑。梦想中的暴富之路,就像上林山间小道那样曲折危险。
据报道,在加纳淘金的上林人在加纳的达夸、阿布阿西和库马西三个地区拥有超过2000条淘金线,每条生产线的机械设备价值约200万元(从中国用集装箱运过去)。本月以来,面对当地政府的清理,多数属于“无证开采”的他们,只有丢下机器回国。
' target='_blank' >王海,上林县明亮镇塘马村人,2011年4月,跟同村民一起赴加纳为淘金老板打工。一年八个月后,他跟7个同乡组装了一套淘金设备,然而不但没赚到钱,还血本无归。
6月11日,他向都市快报记者讲述了他在加纳淘金的700多个日夜。
关键工序不让当地人插手
上林人的半机械化工艺是历经十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它由砂泵、水泵、挖掘机、溜槽等几大部分构成。正是这套工艺在2006年由上林人带到加纳后,彻底改变了加纳手工开采小型沙金矿的格局。
这套工艺流程并不是很复杂,但采金圈子里有“非上林人不组机”的说法,就是说上林砂泵淘金工艺不外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上林人在加纳开采的小金矿越多,就越需要上林人。除了我想多挣点钱,这也是我被老乡带到加纳淘金的原因。
大多数工地早上7点半开工,由加纳当地人操作挖掘机,先把含金沙层上面的沙土清理干净,挖一口深度一至四五米不等的金井(有时是含金沙层埋得越深,含金量越高).
从金井里面挖出的金沙送到洗沙池,用水把附着的泥土冲掉,这个环节也多数是当地人完成。
第三步是用砂泵把混着金沙的水抽上矿井,当金沙水经过溜槽时,细微的金子颗粒和部分沙子就留了下来,这些步骤一般都是中国人现场监视,不需要手工操作。
一直干到下午5点左右,中国人亲自清理溜槽,通过溜槽底部的毛毯将沉淀的沙金收集在一起,由工人抬回工棚,这个过程经常发生意外,所以一般都有两把猎枪前后护卫。
第四步,用洗金盆冲洗带回来的沙金,再经过晒金、筛金等步骤,最后就形成了如黄沙一般细的金子,放在计量器上称重后,再经高温熔化,铸造成金块,就可以拿到库马西市场卖了。现在的金价是每克220至250元人民币。
这些对我来说,不算复杂,但后面几道工序,所有老板不让当地人插手,所以他们永远学不会全部,只能打打下手。
晚上抱着枪睡觉专门诊所治疟疾
初到库马西,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睡不着。这里属于热带气候,毒蛇、蚁类很多。每隔一段时间,工棚外就要重新撒一圈“牛黄”驱赶毒蛇;如果碰上蚁群,就只能用破布或报纸沾上柴油,点燃后扔在蚁群上,周围洒上机油,蚁群就进不了工棚了,这些都是上林人带到加纳的经验。
每晚睡觉前的“一号工程”就是必须先清理蚊帐里的蚊子,大家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握着电蚊拍轰赶蚊子。
为了防备被抢劫,每个工棚都会养四五只土狗、至少配两把八连发猎枪(当地' 法律允许持证持枪),有时晚上轮流抱着枪睡觉。在工棚密集区,只要一只狗叫,所有的狗都会跟着叫,如果当晚是我抱着枪,就得马上起床,端着枪到窗口看,如果有人靠近,立即开枪警示。就这样,有时一晚上要折腾三四次,在加纳两年多,天天如此。
有的工棚老板会跟其他上林同乡结盟,只要其中一个工棚遭到打劫,立即用对讲机报告对方,对方就会拿枪过来支援。
如果被蚊子叮咬,就有得马拉利(一种非洲疟疾)的危险,在加纳的淘金客经常开玩笑“不得马拉利,不算真正到过加纳”,一旦有发烧、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十有八九就是得了马拉利。
我们“中招”了就在工棚里自己治,一般工棚都有从国内寄过去治马拉利专用药“青蒿琥脂片”,也有工人会肌肉注射,轻易不敢送到当地的医院,一是不卫生,二是有过失败案例。我同村一个人就是因为在当地医院贻误了治疗,落下了贫血的病根。
2011年,一家由上林人经营的诊所在库马西开张,专门为淘金客医治马拉利。有的工人一个月就会得一次,每次都要花两三百塞地(当地货币,1塞地约合3元人民币)医药费。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