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邦咨询 首席研究员 陈功
绿色增长仅仅是可持续增长的一个方面,在国外与此近似的还有平衡式增长、包容式增长、创新式增长等等概念的提出。但究竟什么是绿色增长,居然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我在参加一个论坛之后忽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直接询问了OECD专家的观点,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是绿色增长并无清晰的定义。OECD也仅仅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战略评估为基本模式,在推动这个事情,一起引发各国政府的关注。说白了,没什么清楚的定义,但大家可以对定义进行讨论,最重要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操作要跟上。
国家发改委有专家认为,绿色增长就是“三低”的增长,低碳、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其实这个定义一看就是重复的,因为低碳的,通常都是低能耗的。陈功以为对绿色增长的定义还是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在拥有一定理论框架的条件下做这个事情。比较靠谱的定义是,将整个经济体视为是一个负反馈系统,输入是能耗,输出是污染,因此所谓绿色增长,就是低能耗、低污染的增长。至于低碳,那是低能耗的必然的结果。
在有关绿色增长方面,还有一个巨大的争议点在于中国经济无法应对高强度的绿色要求。通常来说,这个问题的争议点在于,多高的要求条件算高?一个经济体无法一下子从原本是熟悉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轨道,跑到另外一种模式上去,这需要一个过程,对此是毫无争议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无法应对”,而在于究竟是“多高的要求”。从目前的政策趋势来看,大多数官方政策的着眼点,毫无疑问是最好什么都不改变,或是极轻微的改变。理由是要“科学看待”增长问题。一个有代表性的政治色彩浓厚的观点是,我们谈论绿色增长,必须建立在三个前提的基础上,一个条件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国永远实现不了;另一个条件是,利益格局不能改变;最后一个条件是,现在的模式也不能持续。
很显然,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崩溃的科学条件设定。应该指出的是,这不是在开玩笑,这是现在正执行的政策基调。不过,正如我过去反复强调的那样,作为一个真正的智库,根本就不应该关心政府现在应该做什么,智库应该关心的是政府未来做什么!所以,安邦所持的观点是未来型的,我们相信未来的调整一定是会按照我们的预测那样进行的。之所以会有政治色彩浓厚的“三个前提”,那是因为过去和现在对绿色增长问题根本没研究,大家都是仓促之间应对外部压力所做出的反应。
陈功认为,对绿色增长的追求是对我们产业发展极端有利的。绿色增长或可持续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生活品质,不能为了钱,什么都不要了。毋庸讳言的是,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什么要转变,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模式就是为“弄钱的模式”,现在概念很多,这个概念,那个概念,一切都要有助于“能来钱”,否则就不会搞它,起码不会认真地去搞。就像我们提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调结构,喊了多少年?有多大变化?实际上没有变化。除了少数的样本项目,绝大多数地方的绝大多数项目,依旧是传统轨道跑得车,没变化!
陈功认为,绿色经济增长其经济学本质就在于财富再分配过程!因为生活品质的提高是终极目标,但生活品质本来就是钱,就是财富,改善起来也是花钱的。所以绿色增长,其实就是一个重新分钱的过程,一定要看清楚这一点。很多人现在对绿色增长是持抵制态度,这种人相当大的程度是没有认识清楚问题。改善生活品质要不要?相信大家都要,平时没事还在家里养个鱼、整个花草呢!重新分配财富,让你的财富增加,要不要?也要!但上项目的时候让你小心点,环境污染的项目不要上,这就有很多人不干了。所以问题的症结,还是对绿色增长的研究不到位,问题总是说不清楚,或是能说清楚问题的人,都被利益集团拉跑了,去说别的什么问题了。
所以,归结到一点上,中国对绿色增长问题应该抱持更为积极的态度,政策应该积极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绿色增长的确是个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尤其是在资源控制上,说了算的人必须真的行动起来!至于对外部压力,既然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我们还那么抵触干什么?说不通啊!难道我们都是一帮死活是要钱不要命的死脑筋?!在我们现在的世界,千万不要以为人人都是要钱不要命的,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应该站在未来,考虑未来的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经济增长在绿色增长的要求面前,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绿色增长的最终目标是改善生活品质,这是人人向往之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经济学本意在于财富再分配,这是我们认识增长问题的基本点,也应该是未来政策的基本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