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中各种资讯层出不穷,单就政策来说,有时利空不断,个股跌跌不休;有时“突发利好”,个股红红火火。其中,当政策面出现“突发利好”后,由于投资者操作方法不同,往往导致不同结果。通常情况下,“突发利好”出台后,操盘上应注意“三个把握”:
“突发利好”下的大盘较有代表性的运行方式有三种:高开、低开、震荡。实际运行中采取何种方式开盘,接着怎样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突发利好”时的股市环境,主要包括指数点位高低和周边市场走势。
指数点位方面,如“突发利好”的同时,指数处于相对高位,多数情况下会被主力视作出货契机,出现高开低走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如“突发利好”的同时,指数点位相对较低,则高开后选择继续上行的概率较大。周边市场方面,如“突发利好”的同时,周边市场纷纷大涨,会起到“好上加好”作用,导致股市大幅高开;如周边市场走势不佳,则会制约“利好”,二者“正负相抵”后,股市高开的程度也会受影响。
应对策略:如“突发利好”后股市大幅高开,原则上宜适量减持,再涨则再减仓,待盘中或日后回落时再买回,以赚取差价收益;如大幅低开,且适量增持,再跌则再加仓,待盘中或日后冲高时再卖出,扩大短线收益;如平开或开盘时涨跌幅不大,可采取折中方式,不进也不出,等待盘中或日后大盘和个股的方向选择。
操作层面:一是从收益角度看,较可观的收益往往是“从低位买入到利好高开”这一区间涨幅。因此,平时要做到事先潜伏、吃足廉价筹码,才能在“突发利好”时取得理想收益;二要对“突发利好”后大盘和个股可能出现的开盘方式和运行方向,盘前假设多种可能,制定相应方案,盘中按计划执行;三是无论“突发利好”后高开还是低开,不管买入还是卖出,一般拿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仓位进行短线操作。
板块方面,“突发利好”下的市场多会呈现先普涨后分化走势。在普涨阶段,无论什么板块一般都会上涨。但在分化阶段,不同板块呈现出涨跌互现、幅度不同的特点。
应对策略:对于有一定洞察能力的投资者,若能事先看准“突发利好”后可能走强的板块,只须在此前及时逢低买入“准强势板”品种即可;但对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逢低买入超跌或滞涨板块里的个股并耐心持有是上策。
操作层面:一要“弃强择弱”,尽量不买入并持有已强势大涨的板块品种,以免替人埋单;二要坚守定律,尽量不在板块大涨后,机构或媒体一致看好时追高买入,应多在大跌后遭机构或媒体冷落时逢低吸纳,这样风险较小且机会较大。
把握“突发利好”下的个股机会
除少数个股在“突发利好”下呈单边上行或下跌走势外,多数股票 或箱体震荡或相互轮动。一方面,单一品种自身呈箱体震荡,且箱顶和箱底都较为清晰,把握起来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几个品种之间呈相互轮动,此股涨、彼股跌,一段时间后再轮回涨跌。应对策略:一是做好单一品种自身的高抛低吸。下跌时分段买入,再在反弹中分批了结;上涨时分段卖出,再在回调中分批买回。二是踏准几个品种之间的涨跌节奏,卖出大涨品种的同时买入大跌股票 。交易后,当出现回转机会,立即进行回转交易。若回转机会一直未现,则需耐心等待。只要有耐心,一般情况下日后都会出现正向回转机会。
操作层面:一方面,对机构或媒体推荐的板块和个股保持谨慎,尤其不买已经大涨的股票 。另一方面,对持有的股票 应多高抛低吸。当个股突然拉起时可先高抛,有正差收益时再及时接回。普通投资者不要小看这种“蝇头小利”,因为这是建立在正确把握大势、板块和个股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多余操作”,产生的微小利润也属于额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