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 2013年年报已披露完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企业在毛利率走平的情况下,销售利润率不降反升,原因何在?背后的原因竟然来自于上市公司大规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和炒A股。进入 2014年这种情况更是如火如荼,已有约1200家上市公司公告与投资理财相关。业内人士认为 ,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业绩,但是一旦出现风险最终是由投资者埋单。
上市公司纷纷买理财产品
随着“宝宝军团”的风靡,购买理财产品成为上市公司继' 炒股之后又一“钱生钱”的选择。2013年有逾150家上市公司的1300多笔投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规模破千亿元,而2012年这一资金量仅为百亿元。进入2014年,这一现象更是如火如荼,已有约1200家上市公司公告与投资理财相关。
日前,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使用公司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例如,5月5日' howImage('stock','2_000697',this,event,'1770') 炼石有色(' 000697,' 股吧)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把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用于现金管理,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6亿元投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howImage('stock','2_000517',this,event,'1770') 荣安地产(' 000517,' 股吧)也发布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投资总额在决议有效期内累计发生额不超过5亿元,购买银行保本型低风险理财产品;而' howImage('stock','1_600757',this,event,'1770') 长江传媒(' 600757,'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0402',this,event,'1770') 金融街(' 000402,'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2362',this,event,'1770') 汉王科技(' 002362,'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2216',this,event,'1770') 三全食品(' 002216,' 股吧)等企业也于近日发布了类似公告。
从2013年年报和2014年一季报的统计看,上市公司炒股大军持续扩容的同时,银行理财 、' 信托产品等也纳入其投资范围。
去年千余家公司参与炒股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有1002家上市公司参与了证券投资,较2012年的949家增加了53家。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期末持有证券投资金额也从2012年年末的7180.55亿元提高到了2013年年末的7812.24亿元,升幅近10%。除了传统的银证保公司 ,像' howImage('stock','1_600177',this,event,'1770') 雅戈尔(' 600177,'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0666',this,event,'1770') 经纬纺机(' 000666,'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0864',this,event,'1770') 哈投股份(' 600864,' 股吧)之类的实业公司 ,都快成了“职业炒家”。
国信证券青岛营业部咨询部经理张继超认为 ,上市公司炒股并非不可。理论上说,上市公司属于产业资本,对行业情况比局外人了解的更多,投资应该更有把握。但问题是,部分上市公司把过多精力放在炒股上,主要收入来自于金融投资,其行径与股票 型基金无异。在投资过程中盲目追逐市场热点,水平比散户强不了多少。
从财务报告看,有些上市公司正面临“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窘境。主营百货业务的' howImage('stock','1_600814',this,event,'1770') 杭州解百(' 600814,' 股吧),去年年末持股数量达到20只,但持股市值却从最初投资的1332.96万元下降到1141.93万元,浮亏191.03万元。主营纺织机械的' target='_blank' >经纬纺机,2012年炒股曾经尝到甜头,2013年惨遭“滑铁卢”,账面价值缩水7287.27万元,浮亏35.82%。
对于购买此类理财产品,一些上市公司认为,通过适度低风险的短期理财 ,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效益,进一步提升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股东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
炒股的风险比买理财产品的风险要大不少 ,上市公司为何热衷于炒股而不是做好主营业务?除了赚快钱的心态外,一家上市公司董秘的解释颇具代表性,“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实业回报率太差,炒股多少还能美化财务报表、维持公司股价。”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长期研发的投入甚至可以吃掉当期利润,搞不好还要影响股价。对于不少企业家而言,确实面临着实体经营还是资本运作的选择。”张继超认为 ,此举机会与风险并存,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并非一本万利,一旦出现风险最终是由投资者埋单。
记者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