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网讯 (通讯员张晓琦报道) 第八师一四四团十二连连长朱小亮在短暂的3时间里,他兢兢业业,勤政勤业,带领十二连支部一班人和全连广大职工群众,治理盐碱、清除芦苇,兴建水利设施、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第三产业,植树造林、硬质化道路,使连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职工收入年年提高,创造了一四四团基层农业连队一个又一个“奇迹”,被大伙亲切地称赞为职工“好连长”致富“领头羊”。
第八师一四四团十二连离团部18公里,是团场最远的一个连队,当时有一个顺口溜就是“十二连盐碱摊多、芦苇荡多、穷人多”。连队农业生产始终名列全团倒数,职工收入没有保障,人心涣散,连队凝聚力丧失,干群关系极为紧张。
2011年6月,一四四团党委任命朱晓亮为十二连的党支部书记、连长。上任后,朱晓亮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立誓“不把十二连变个模样,就自动下台”,到任后,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每一位承包户。
治理盐碱、芦苇是一四四团十二连农业发展、作物增产、职工增收的关键。针对群众的反映盐碱多、芦苇多问题,朱晓亮及时进行解决,将弃用的排碱渠、芦苇荡、老林床、地头地边空地,进行统一规划、修整、栽植树木,使原来空哇、长满芦苇、杂草的地方,得以彻底改善。从2011—2013年底,连队共开挖林床种植树木673亩,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形成了路、林、条田的网格化,使连队道路、地头、地边得以彻底改观。
如何提高棉花单产,彻底改变烟碱多这一难题,朱晓亮又动员职工,投资10多万元,增加滴灌首部,铺设地下管线5公里,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盐碱地得到有效改善,棉花产量突增,职工收入明显提高,原先亩产200公斤的产量,一下子提升到300至400公斤。2013年,十二连9600多亩棉田总产棉花3891吨。
为了加快连队职工增收步伐,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壮大连队实力,增强连队基层组织活力和能力,朱晓亮带领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职工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连队推选能人牵头、职工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一四四团第一个养羊合作社,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小区,注册资本202万元,全连127户职工100%入股,形成人人了是股东,家家增收入的良好局面,2013年底,建设圈舍7栋,存栏能繁母羊600只,总存栏1200只。今年又再建7栋圈舍,年底实现总存栏3000只,2015年预计达到1万只以上规模。到今年年底,连队人均承包外收入可增收5000元。
朱晓亮在十二连没有亲戚,但十二连的职工都把他看做是亲人,这都是他帮助职工解决难题的结果。在单位里,如果谁家经济上有了困难,生产上有困难,帮扶到地头的肯定是他。职工廖春分,想发展养殖业,资金紧张,四处借钱无望,她找到朱晓亮,他二话没说,拿出7万元帮助了她,如今的廖春分养羊年收入达20余万元。
连队职工' target='_blank' >黄辉家中孩子上大学,无钱承包土地,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朱连长借钱,朱晓亮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将2万元存折交到黄辉手里,当年黄辉不仅还完借款,通过承包土地,还赢利了50000元,现在小日子很红火。
天道酬勤,朱晓亮的工作赢得了民心,也得到了回报。连续三年,连队无一人上访。职均收入从2011年的2.86万元猛增至2013年的7.2万元,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30多户职工添置了私家轿车,连续三年朱晓亮及班子成员,年底干部评议全部优秀,朱晓亮连续荣获团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获兵团“劳模”、师市“劳模”、师市“优秀共产党员”、师市“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十二连,在朱晓亮和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连队高产田多、树多、创收致富的人多,健身器材样样俱全,职工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连队和谐稳定,环境面貌貌焕然一新,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座座标准化圈舍拔地而起,职工一张张面庞重展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