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房开指责“拉低' 房价”
我最初了解合作建房是在2005年,收集了很多资料,觉得可以试一试。我最关心的是' 法律问题,因为违法的事,我们肯定是不做的。
当时,最大的一个讨论是(合作建房是否属于)非法集资,这也是比较敏感的。为此我咨询了很多律师和法律界人士,发现合作建房和非法集资沾不上边,于是决定着手去做。
那时,全国大概有五六十个城市相继发起合作建房,后来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合作建房联盟,参加联盟的大概有也20多个。
实际上,在温州' (楼盘)我们也不是最早的,到2006年我才开始运作这个事,但我们是最先拿地的。从2007年拿到' 土地,到2013年年底房子验收,真正的时间是6年多。现在看来,即使在温州房价腰斩的情况下,我们这个房子还是算便宜,如果按当时的趋势一直涨下去,这个房子还翻了好几倍。
所以房地产协会,房开(房地产开发商)一直对我们很抵触。他们认为现在温州房价那么低,是因为我们搞合作建房。我说合作建房怎么会影响整个大局呢?我们才一个楼盘。他们觉得等于是把底牌告诉大家,能这么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房子。我就跟他们讲,温州毕竟是我的老家,我不会搞第二个了,压力太大,得罪的人太多。
另外,拖的时间一长,会员也有意见。有的等不起了,女朋友都分开了,他也怨我。所以这个事情是出力不讨好。有的人还说,这么多年了,我的钱拿去搞高利贷,搞' 投资能挣更多的钱……因为这个事情,政府对我有意见,同行对我有意见,会员因为时间长也对我有意见,所以这个确实很难做。
择机选择“高调”还是“低调”
这个事情算是一波三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浪费得太多。当时,拿地后官方一时无法认定项目属性,施工建设许可证迟迟下不来,这一拖就是两年;后来因为设计的问题,会员对房开的方案不认可,就又拖了一段时间。现在如果我们做第二个项目就可以避开这个风险:第一,政策问题已经不存在了;第二,可以围绕着房开来做。这样时间成本就节省下来了。
还有一个经验就是,拿地要低调,拿地后要高调。后来我跟于凌罡说,你们一报道就是一整版,这么高调不是要人家跟你竞争吗。拿地那段时间,我们工作都是非常保密的,好多人都以为我们不搞了。后来拿了地,我们就选择高调。曾经有房开的人盯上我们,把我们的表格复印了拿到公安局报案说我们非法集资,公安局就来调查,后来工商局也来调查。所以为什么要高调?不高调,随便哪个部门就把你“弄死掉了”。
就目前来看,在房价低迷的情况下,在房价高的大城市,合作建房的运作空间还是有的,但是房价低的城市空间就不大了。现在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需要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包括预售制度再完善一些。如果这方面再规范一点,那么很多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还有就是资金的问题要解决,银行在合作建房这块没有相关的政策,有了银行的支持,项目才有保障。
总的来说,合作建房是新的东西,这条路以前没有人走过,没有参照,什么东西都要靠自己,特别像中国这样的社会是比较难的。当然,如果其他城市还有合适的机会,我还会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