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新华社解码深圳转型之路:创新驱动未来》,长达8000字。国家通讯社解码单个城市,极其罕见。如今的深圳,不仅对眼下的中国,甚至对于世界
经济的复苏都能带来信心。
5月8日," 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 新华社解码深圳转型之路:创新驱动未来》,长达8000字。国家通讯社解码单个城市,极其罕见。如今的深圳,不仅对眼下的中国,甚至对于世界
经济的复苏都能带来信心。正如文中开篇所说:“世界
经济依然还不咋的,但深圳各项
经济指标一路‘牛奔’,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一字排开走起方阵,猴赛雷!”
在这篇气势磅礴的通讯里,作为深圳代表的典型企业有六个:" 华为、大疆、光启、创梦天地、光峰光电、华大基因。值得关注的是,这里面有一半是" 松禾
资本所投企业:光启、光峰光电和华大基因。而且,它们都是在企业发展早期时,被" 松禾
资本以前瞻眼光敏锐地捕捉到的!让我们一起看看,国家通讯社是如何解读这三家作为深圳代表的企业!
光启“神话”:折射出深圳在产业布局上的超前视野

资本所投企业独占三席" />
2015年3月17日在光启" 阿波罗基地拍摄的光启“云端号”。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2009年12月,一个“只有5个脑袋加上20万元钱”的公司在深圳成立。
“超材料和纳米技术是什么关系?”回忆起5年多前“落户”深圳的历程,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仍然难忘这样一个细节,“由于涉及尖端科技领域,市领导一开始没有听明白,但他们不断提问,问得很细,而且连续开了3次市政府协调会,还到美国做了尽职调查。”
5年多时间,光启涉足超材料、空间开发等领域,已获3000多项专利,设立了14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平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
光启“神话”,折射出深圳在产业布局上的超前视野。
光峰光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升腾起蒸蒸向上的力量

资本所投企业独占三席" />
光峰光电创始人李屹(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原先的刻板印象,认为‘中国制造’多是模仿,但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用充满创意的产品,开始在世界舞台证明自己。”
今年2月,诺" 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蓝光之父”中村修二教授到访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时有感而发。
成立于2006年的光峰光电,成功破解激光不发散、热量高、散斑等世界性技术难题,将激光光源应用于投影、电视、照明等领域。
“公司发展迅速。2014年的销售额仅几千万元,2015年已过亿元,预计今年可达4亿元。”光峰光电创始人李屹博士期望不断创新激光光源技术,让创新之光照亮世界舞台,改变人类生活。
华大基因:源头创新、颠覆式创新、引领式创新的代表

资本所投企业独占三席" />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源头创新、颠覆式创新、引领式创新,使深圳成为一座有着强烈“未来感”的城市。
今年4月20日,《自然》杂志网站公布了衡量高水平论文产出水平的自然
指数。引人注目的是,多家中国产业
机构进入
全球50强,深圳华大基因更是以“中国第一、世界第十二”的排名引领中国公司。
深圳盐田,梧桐山下,一座由“鞋厂”改造而成的建筑内,就坐落着这个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企业——华大基因。
从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构建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平台,华大基因历经近20载努力,站在了世界基因科学的最前沿,将基因科技成功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
“未来必定是以人为本的生命
经济时代。我们能不能尽快把中国的出生缺陷率降低50%?把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做到世界前沿去?”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以一连串问题的方式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预防和构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