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
上市公司为切入点的一站式服务,以并购为引擎、多项复杂业务运行其中的生态平台,以三个好为判断标准的投资逻辑,海润国际的整套体系已渐次开启,“我们要将自己打造成极具创新和快速迭代能力的另类资产管理平台,做中国的黑石。”
上市公司的PE
机构" />
美国著名
经济学家、诺" 贝尔奖得主George Stigler曾说,“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收购兼并等
资本运营手段而发展起来的,也几乎没有哪一家是完全通过内部积累发展起来的。”
全球并购
交易市场逐步升温,
资本驱逐着企业借助
资本力量不断扩张愈来愈" 成为
资本市场共识,提起创立缘起,前海海润国际并购
基金创始及管理" 合伙人王泽翼回忆说,“首先是看好国内并购
市场,中国并购
交易规模呈放大
趋势,但中国并购
基金参与度依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市场前景广阔,而利用资源
杠杆撬动
资本市场和企业发展正处于爆发前的原点。其次,我们的团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几个创始人都曾经做过股、债以及夹层
基金,无论是资产端还是资金端,都颇为熟悉。于是2014年,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前海海润国际并购
基金(以下简称“海润国际”)应势而起。
团队、股东、合作方,三张牌打造品质
金融平台
深圳前海被喻为是“中国曼哈顿”,独享“
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政策,这个一向被视作“特区中的特区”如今已成功入驻了几万家
金融机构,而在成立当年即被评为“前海最佳投资
基金”的海润国际无疑是其中颇为突出的一家。
2014年,时任集成" 富达创始" 合伙人的张孟友、集成" 富达前副总裁的王泽翼与前海股权
交易中心董事长胡继之共同创立了海润国际,三位大咖全程介入,嫁接
资本与资源。而成立后的海润国际的股东就包括前海核心
金融机构、有着国内最大场外
资本市场的前海股权
交易中心。此外,它还背靠前海股交中心平台股东深交所、" 中信
证券、" 国信
证券、安信
证券、深圳市政府、前海管理局等强大资源,甫一出生便享有优厚的资源优势。
而除了股东方面的优质背景,海润国际的团队背景也极为漂亮。王泽翼介绍,不同于其它PE
机构,海润国际的团队除了做PE出身的人才外,还囊括了众多具有海外并购背景、产业背景、熟悉
交易结构、熟悉资产
证券化、熟悉产品
通道等方面的人才。
他解释说,“第一,团队中来自Fedility(富达)等国际大型
投行人才,他们曾在
华尔街、硅谷工作多年,深谙国际并购体系,具有海外并购经验;第二,有来自担保公司、
信托公司、信贷公司、
期货公司、
证券公司的人才,也有公募
基金和
信托公司背景,熟悉
交易结构;第三,有来自国内巨头企业的人才,具有产业背景;此外,还有来自国企、大型民企或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才。“
而在股东、团队外,海润国际打出的第三张资源牌则是合作方。去年年底,海润国际与中融成立了一支100亿人民币的并购母
基金;此外,他们还不断与" IDG等
机构合投项目,与"
高盛、摩根、" 黑石、" TPG和JP摩根等
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
如此,海润国际将团队、股东、合作方三面资源相互融合,这个被盘活的资源池让海润国际形成了一个与众皆不同的特点:最懂
上市公司的PE
机构。
打造并购罗盘,提供
上市公司“一站式”服务
王泽翼常说,在整个
资本市场里,
上市公司是一个资源汇聚点。而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个两难境地:既想做大,又想做实。“
上市公司大多是内生增长模式,而经过
上市前3、4年高速发展,其内生增长已经乏力殆尽,希图实现高速增长必须通过外部延伸扩张,也就是并购,而这是在为另一部分资产寻求退出渠道。”
这恰是过去以并购股权投资、结构化债权
融资为主线发展迅速的海润国际的新着力点。聚焦TMT、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环保及大消费领域,海润国际正紧密围绕境内外
上市公司描绘产业地图,“我们要打造并购罗盘,勾勒出引导
上市公司
全球并购的路线,通过主题式矩阵投资,充分挖掘项目投资价值。”顶级VC参与合作、产业背景人才深入研究、国际并购团队操盘以及完善的
上市公司合作体系……这张路线图的背后也是海润国际庞大的资源网络与专业的行业分析能力、强大的案例操作实力的相交融合。
王泽翼提到,“海润国际作为并购买方卖方的投入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投资并购体系。许多人认为做并购更多的时间在于创造价值,但我们的投资理念是,70%的时间用于发现价值,30%的时间才用于创造价值。因为做并购首先要对资产进行判断,无论是
上市公司,还是
上市公司的收购公司,只有发现其中的价值,才能做到所谓的协同。”
此外,他也介绍说,并购的目的,除了发现价值,还在于创造价值。许多行业由于
市场容量巨大,往往会陷入同质化竞争,而一旦合并后就会汇合巨大力量;此外,A股
市场与海外
市场的
市盈率也存在较大差距,并购境内外资产的市值差异也日益凸显。海润国际的操盘逻辑就是通过
资本操作,满足
上市公司的产业抱负和资金及资产需求,而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产品化的逻辑,过桥
基金、夹层
基金、股权质押等等都是可操作的业务模式。
也因此,不止于并购投资,基于
上市公司和资产退出的诉求,海润国际已经形成了一套以“
上市公司”为切入点的包括股权投资、并购
基金、定向增发、夹层
融资、投资理财等在内的业务模式,挖掘多重业务投资机会,实现“短、中、长”全覆盖业务,所谓给
上市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海润国际将成立前海海润战略顾问委员会,目标是将
上市公司打造成千亿市值的地标性企业,包括使用主动型定增+优质资产注入等工具。
王泽翼解释说,“并购、夹层、股权、
债券、借壳等等业务模式,许多人认为它们不应该混合在一起操作,但我们不认同。比如做并购,其本质是做
交易结构,渗透着操盘人对资产的深刻认识,当然不同业务的操作思路需要领会。所以我们认为它们可以混合在一起做是在于,这些业务模式的本质在于操盘人要有自己深刻的投资理念,抽取内核而应用在各个业务模式。“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谭宵寒,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604/20160429396550.shtml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