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季度经济数据公布,2015年3季度GDP增速同比增长6.9%(市场预期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2015年前3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3%、1.8%和1.8%)。
评论:
目前对国内经济而言,市场存在短期弱势企稳的预期,但中期依然看弱。原因在于,周期性行业去产能去杠杆的压力远未释放完毕,过剩产能出清尚处于攻坚期。不过,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国际资本动荡不安的时期,政策方面也会有新的强力措施,比如近期推出的长期专项建设" 金融债,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这些强力措施,无疑会对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提到一定提振作用,改善各项经济数据的环比增速,进而也会对市场预期形成影响。
从1-3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基本面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首先,,部分周期性行业尽管还在产能出清的攻坚期,需求旺季不旺,但上中游的产品价格开始出现供给收缩带来的调整,如部分" 有色金属、水泥、玻璃、部分化工品均出现了2个月左右的上涨。其次,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的发展已体现出良好的趋势,服务业景气度已明显高于制造业,且服务业终端产品价格一直保持坚挺。我们认为,对于最终产品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生产率的降低作用确实存在,但是对于构成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增长主要来源的中间产品服务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将会有助于整体生产率的提高。最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分化在加剧,这不仅体现为不同地区产业布局的改革效力,也体现为不同产业之间,以及相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分化,适应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环境保护、" 互联网发展等经济结构转型的产业或企业,其增加值的发展速度就明显好于其他产业或企业。
对于4季度的国内经济而言,有三个方向值得重点去关注,一是政策效力如何,我们需要逐月观察基建投资的相关措施对经济的环比改善情况;同时,还有汽车(购车税收优惠与" 新能源汽车相关优惠政策)与房产(住房按揭便利政策)的扶植政策在短期里对GDP增速的提升,我们认为这方面的政策刺激效力或不及以往;二是10月底全会召开,对于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能否有突破,我们需要重点观察的是——放开国内各行业投资准入的相关政策(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推行配套制度与效果)、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比如预算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三是美联储 keyword=加息" 加息的靴子是否会在12月落地,这个时间点带来的影响首先是国内货币政策的节奏,结合国内基础货币的情况及投资资金的配套需求,我们认为4季度降准将是大概率事件。
分项数据来看:
【工业增加值】
跌幅扩大,“破7”情形下固投增速将更加温和
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7%,不及预期的6.0%,前值6.1%,在8月略有反弹后重新转为下跌。
(1)绝大多数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但仍有部分具体产品当月同比增速为负。在上个月显著回升的关键指标——发电量9月同比增速-3.1%,前值增长1%,在略微呈现向暖迹象后重新转为下跌。叠加近期的CPI、PPI以及固投数据,尽管货币政策的宽松基调从未动摇,但货币的“供给”扩大似乎难以向实体的“需求”层面传导。
(2)随着" 美国经济数据批量不及预期,美元自9月下旬以来从阶段性顶部回落,推动大宗产品有一波反弹行情。但其供大于求局面未改变,能源与工业金属价格继续低位徘徊,工业增速难有显著回升。后续趋势" 分析类似PPI,将同时取决于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实体经济走势,2015年最后两个月当月增速在“5%”区间是大概率事件。
【投资】
1-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3%,预期10.8%,前值10.9%,继上月跌破11%红线以来,已经继续下落到“10%”一线水平。
(1)市场回升转暖遥遥无期,虽然现在只是初秋,我们却要正视投资增速已经进入“寒冬”的事实。制造业增速(累计同比8.3%,前值8.9%)的继续放缓符合市场预期;地产微刺激政策只能帮助“去库存”,难以鼓动“新开工”,1~9月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名义增速2.6%,连续两个月增速降幅超过0.8%,降幅继续扩大;基建1-9月累计同比增速已经回落到18.1%,2015年最后两个月累计同比增速很可能跌破18%。
(2)生产回暖不力,通缩威胁加剧,投资层面也没有起色;我们或许要学着适应经济增速“破7”时代的新常态,不能再以高速奔跑、而应当用更为温和的审视思维看待实体经济。预计2015年底~2016年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触底。
【" 房地产】
9月房地产:销售边际衰减投资向下,地产不稳宽松应有加码
(1)房市政策边际效应似有衰减。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利好政策不断,刺激房地产销售迅速上升。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较前月小幅上升至7.5%,也是年内最高。至8月底,用于消费的住户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9.21%,是年内最高,间接表明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的火热,与地产数据印证市场总体向好。但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则从前月的14.7%收缩至9.0%,也是连续第二个月收缩,部分原因在于去年的高基数,也表明房市政策边际效应似有衰减。
(2)地产3·30新政以来,房市的向好一度拉动投资端数据回升,然而自7月投资增速开始趋缓,8月投资当月同比开始转负,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当月同比为-3.11%,其中住宅投资相对较好,当月同比-2.41%。1-9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2.6%。投资和消费数据的背离表明房地产企业去库存道路漫漫。实际上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速已从13年初高点的45.4%一路降至近期的15.7%,但其中区域分化严重,制约投资在整体上的增长。
(3)从目前公布季报的房企来看,销售向好并未大幅改善上市房企的盈利预期,仍有相当数量的房企预计亏损。既有大量库存掣肘,又有房市区域分化,仅凭交易层面的政策利好难以推动地产投资,好在低利率环境减轻了一部分房企债务存续的压力。地产企稳仍需进一步的宽松政策,未来各级政府也仍继续出台针对性的房产政策,但房地产似乎难以独力承担企稳经济的重任。
【消费】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升,回升态势有望持续。2015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7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9%,前值是10.8%,符合市场预期。乡村增速高于城镇,餐饮增速高于商品零售。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同比增长10.7%;乡村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1%;商品零售增长10.7%。2015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继续高速增长。一方面,由于“八项规定”对餐饮消费的影响逐渐递减,餐饮收入增速将进一步回升;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下行给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增长造成压力。我们预计10-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还将小幅回升,但是回升的力度不会很大。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