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金融超市 · 正文
以“烧钱”换取“一夜成名”的商业模式能否在互联网
金融上得以复制?
2015-12-15 11:05 TopDigital 陈睿潼 1
摘要所以,在维持
金融体系根基安全和稳定的情况下,为了达成
金融创新的利益最大化,一定是两者并存,相互合作。由于
金融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我相信最后的赢家是数家创新型的传统
银行和大型互联网公司。

金融上得以复制?" />
| 中国互联网
金融的诞生是基于用民间力量解决民间问题
国内现有的
金融和
银行机制以及监管系统是20世纪计划
经济体系上的产物,但是到了21世纪,国内
经济结构变得更深、更广、更多元化、更开放,然而机制、法规,甚至监管
机构人员的专业知识面却相对滞后,使得现实的需求和发展速度之间出现缺口。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个缺口的存在,可是,完善和革新现有机制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怎么办?
“
融资难、
融资贵”是民间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民间力量去处理民间问题。
互联网企业有的规模化技术、客户行为和消费
数据、财力资源以及创新的弹性等,正是传统
金融机构缺乏或是做得不足的地方。因此,在创新、创业大潮下,各种利用互联网和科技工具的
金融服务和产品自然应运而生。
|与国外相比,国内传统
金融机构仍缺乏内在创新力
在国内,互联网
金融建基于解决民间问题,所以,支付系统、P2P和众筹均是针对一般国民和中小企业的工具和服务。同时,国内的传统
金融机构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比较强,因此由内而发的创新动力暂时还没有体现。
国外的
金融系统、
银行体制、监管机关、支付平台建设、
市场覆盖面、产品和客户细化等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比国内的更发达,因此,国外的
金融创新并不局限于个人和个人的问题(C端),更包含了不少企业间的问题(B端)。
当然,国外传统
银行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弱,只是,面对互联网公司的“入侵”,有些选择了更积极的保护方式,即自发性创新,例如他们在内部体制以外成立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计划,引进外部创新产品和服务,目的很简单——“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还有更聪明的一招: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为将来定下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既然
金融创新的
趋势是势在必行的,倒不如占据主动,实践“先行者优势”,早着先机。
比如巴克莱
银行、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
银行(BBVA)、澳洲联邦
银行(Commo
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瑞士信贷集团、摩根
大通、道富
银行(State Street)、苏格兰皇家
银行集团和
瑞士银行已经达成了一项合作,将为区块链技术在
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
【编者注:区块链(Block chain)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
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主要让参与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通过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
数据块(block),每个
数据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的系统全部信息交流
数据,并且生成
数据指纹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链接(chain)下一个
数据库块。】
同时,他们还懂得制造舆论,例如前几天
高盛出了一份报告,他们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支付体系,可用于包括发行
证券、智能合同等大量事物中。比起传统的
交易体系,区块链技术可以让
交易更迅速,成本更低。
相对而言,国内的传统
金融机构却依然处于保守和被动状态。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