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10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加129亿元 扭转四连降首现资本净流入
点评:受中国股市暴跌超40%、央行8月11日意外地大幅下调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刺激,中国资金外流从7月开始急剧增加,8月和9月持续加速。央行仅8月当月就为了支撑汇率而消耗了最多2000亿美元外储。本次外汇占款双升是自8月中旬人民币大幅贬值以来,中国首次出现了资本净流入,打破了此前四个月连续净流出的局面,缓解了外界对于中国金融稳定的担忧,表明8月人民币意外大幅贬值之后出现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开始降温。通常外贸情况、结售汇意愿、汇率稳定情况是影响外汇占款变化的主要因素。事实上,上月贸易顺差比9月减少了60亿美元左右,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比9月减少约10亿美元,数据并不完全支持外汇储备比上月增加了114亿美元的幅度,因而表明了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化。股市恢复上涨,稳增长措施加码(比如专项' 金融债)扭转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此外,欧洲放出或降息+再宽松的信号,11月人民币加入SDR预期,以及近期' 法国恐怖袭击事件或引发市场避险情绪,人民币跟随美元有一定提振效应。但是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而美联储则可能在某个时候推出近十年来的首次' 加息行动,中国资本流出压力可能依然存在,人民币未来或将面临贬值预期再次来袭,同时也有发生11月加入SDR拖延或未能加入的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
点评:公开资料显示,今年8月以来,全国多个地方均宣布获得了农发行或国开行管理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项目包括停车场、老年公寓、棚户区改造等等。专项金融债由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的90%给予贴息,国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棚户区改造、养老、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产业创新等,总规模为至少1万亿元,将分三年发行。今年前三批专项债合计规模就可能超过6000亿元,较原计划年内3000亿元额度翻了一倍。可见,在前三季度的数据公布之后,决策层对经济下行压力较为担忧,希望尽快出台阻力小、需要协调部门最少同时短期可以拉动经济的方案。本次放水值得注意的是,与SPL这种类似“大水漫灌”的方式相比,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更加注重“点对点”的精准放水,且与国家力推的PPP高达10%的融资成本相比,根据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资的几家上市公司可以不超过1.2%的年息向专项基金支付“利息”,财政部针对企业90%的贴息,因而也更能驱动企业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托底经济,减缓下行压力。
3.逾40亿' 房地产项目扎堆挂牌转让 并购或成房市新趋势
点评:经过统计,三个产权机构,规模较大的项目有8个涉及7家房地产公司,合计挂牌价格达到41.8亿元。此外,还有一些金额较小的项目,以及其他产权机构也有房地产项目在挂牌转让,且参与这些项目的公司盈利情况多不乐观。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房地产企业面临去库存压力,行业优胜劣汰机制愈加明显,总体来看,2015年房地产进入全面整合阶段,房地产行业由黄金时代进入到白银时代,部分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采取出让企业或项目股权的方式来保持企业生存发展。楼市的调整导致更多中小房企退出房地产或被并购,房地产行业呈现规模化聚集与并购频发的局面。未来,随着行业整合以及企业转型趋势的不断加深,房地产并购市场将持续升温,房地产行业未来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