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迄今宣布私有化的案例中,买方财团里就出现了红杉
资本、博裕
资本、复星国际、经纬投资、IDG
资本等。同时出现的还有券商系的身影,这个名单中包括了东方
证券、中信
证券以及中信
证券旗下的金石投资。

基金搭船中概股私有化,几百亿寻求套
利空间" />
“我们不会因为某家企业有回归的概念而去投资。”复星互联网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张坤对" 腾讯
财经《
资本论》说。
复星集团以及" 红杉、" IDG
资本、经纬投资等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
基金,此前被认为是这一轮中概股回归浪潮背后重要的
资本推手。迄今宣布私有化的案例中,买方财团里就出现了" 红杉
资本、" 博裕
资本、" 复星国际、经纬投资、" IDG
资本等。同时出现的还有券商系的身影,这个名单中包括了" 东方
证券、" 中信
证券以及" 中信
证券旗下的" 金石投资。
“复星是站在价值的地板上。”张坤说,是否投资一家企业还是基于长期的调研、“基于公司是否具有长远投资价值”。截止目前,复星集团仅出现在博纳影业的私有化买方财团名单上。但据接近人士透露,复星集团仍在举牌多家中概股公司。
这有别于上一轮的私有化。据罗仕
证券(Roth Capital Partners)提供的
数据,上一轮私有化中,PE仅参与了1/5的
交易。其中的典型案例,是" 中信
资本、宽带
基金参与了" 分众传媒的私有化。
相对上一轮,此次回归的中概股相对而言,资产整体更为优质、市值较大。而PE
基金之所以能介入,主要是由于私有化,要回购所有已公开发行的
股票 ,“需要大量资金”。对资金的更大量需求,出现在非
上市公司的拆架构过程中,“用人民币替换出
美元投资”。
即便如此,PE
基金也更多是搭船的,这表现他们很少是私有化、拆架构的主角。来自华兴
资本的统计
数据,在迄今公布的中概股私有化
交易中,仅有4起案例是由PE
基金单独发起的;由创始人/管理人联合PE
基金发起的,也只占少半数;更多的则是由创业者/管理团队单独发起。
而真在起推手作用的,也是人民币
基金。“站在我们的角度,已经搭了架构的,能不拆就不拆了。”" 今日
资本创始人" 徐新说。不仅是" 今日
资本这种纯
美元的GP(General Partners,一般合伙人,
基金的管理人),即使是同时管理
美元基金和人民币
基金的GP,“我们也不会主动去推动拆架构。”" 君联
资本董事总经理" 李家庆说。
人民币“推手”:几百亿寻求套
利空间
资本总是逐利而为的。“也确实有很多人民币
基金,看到了拆架构、回A浪潮中的投资机会”,主动找到
美元基金甚至企业,建议他们拆架构。
这看起来,是个一本万利的机会。“
市场上已有的新
经济的好公司、好资产,一般都在
美元GP(General Partners,一般合伙人,
基金的管理人)手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VC投资人说,趁这波回归浪潮,如果能从
美元GP手里接盘这些公司,“迅速推动
上市,那
收益简直是可以看得到的。”
以暴风科技为例,2011年拆架构时," IDG和" 经纬中国的
美元投资退出。据公开资料," 经纬中国所持股份由暴风回购,账面回报仅为1.48倍。而新进入的几大人民币
机构投资人,青岛金石、天津伍通和" 华为投资分别持有其5.8%、4.64%和3.89%的股权,按暴风目前近400亿的市值计算,即使是持股比例最少的" 华为投资,也有超过12亿的账面营收。
按初步估算,这种针对中概股回归的人民币
基金,迄今浮出水面的体量,至少已经是百亿量级的了。新成立的PE基" 金晨晖
资本,就将接盘
美元项目作为
市场切入点之一,该司
资本投资者关系总监黄棉棉表示,晨晖
资本“目前已有拆除VIE结构的企业过了投决会。除晨晖之外,深圳基石投资也宣布将募集一期TMT
基金,主要就是为接盘中概股回归。
这只是针对中概股回归,
资本表达兴奋的渠道之一。今年5月,中国龙腾回归母
基金宣布成立,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该
基金由盛景嘉成母
基金发布,中国龙腾回归
基金将专注于
美元背景的”存量创新公司”回归。无独有偶,诺亚财富旗下的资产管理平台歌斐
资本也在酝酿发起一支30-50亿元人民币的人民币
基金,协助中国企业拆除VIE结构,回归国内
资本市场。按其内部人士的测算,“年化预期
收益至少能维持在20%-30%之间。”
左手
美元、右手人民币?没那么简单
这种情况下,“
美元基金比较被动”。从短期看,是要不要抓中概股回归这个投资机会;而从长期看,则是以后要不要募集
美元基金、转向管人民币
基金?清科集团董事长" 倪正东就说,人民币
基金以及国内A股,会成为中国投资
市场的主导。
不乏老牌
基金,在中概股回归浪潮中寻求机会的。今年6月," 红杉
资本与" 华泰
证券旗下直投子公司" 华泰紫金合作,联合成立华泰瑞联并购
基金(二期),“初步确定募集规模100亿元”,重点关注中国概念股和红筹股回归中的投资机会。
即使没有设立专门的回A投资
基金,也存在用旗下的人民币
基金,接盘
美元投资的案例。" IDG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011年暴风科技拆架构时,作为第一大外资股东的IDG
美元基金退出,但其管理的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和谐成长
基金)仍投资了一部分。
暴风的财报中并未披露IDG的具体持股比例,但业内人士对" 腾讯
财经《
资本论》表示,当年" IDG投资了约8000万人民币,“如今差不多是30个亿了”。上述信息,并未得到IDG的确认。据公开资料,和谐成长
基金成立于2010年8月,是IDG团队在国内发起的人民币
基金,
基金规模36亿元,其中全国社保投资了12亿元。
暴风或许看做是IDG的试金石。此前有消息称,海淘电商企业达令将会是IDG推动回归的第二个范本。截止发稿,IDG
资本未对此做明确回复。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我们没有考虑要为此募集人民币
基金。”贝塔斯曼投资
基金合伙人" 龙宇就说,这不仅因为每个币种的投资都会有自己退出的突进刚和机会,而且“拆架构、用人民币替换
美元”实际上也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定价”,人民币
基金接盘
美元是否存在一个公允
价格?“现实是
美元基金都盯着暴风的估值”,而人民币
基金是否愿意出这个价钱? 而同时管理双币
基金的,“我们也不会主动去推动拆架构、私有化。”" 君联
资本董事总经理" 李家庆表示,除非企业主动有意愿、或者有人民币
基金找上来。
" 今日
资本创始人" 徐新指出,实际上公司也不见得用人民币
基金来替换
美元基金,“我们已经投了七八年了,再找一帮短期投资人进来,他们也不愿意”。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