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爱存钱透露美国人忧虑情绪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4月1日,密歇根大学公布了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高于预估。具体数据显示,密歇根大学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91.0,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预估为90.5,初值为90.0,2月终值为91.7。 密歇根大学3月美国消费者现况指数终值为105.6,预估为106.1,初值为105.6,2月终值为106.8。 密歇根大学消费调查主管柯廷点评称,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微幅上升,原因是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较为乐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4月1日,' 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了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高于预估。具体数据显示,密歇根大学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91.0,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预估为90.5,初值为90.0,2月终值为91.7。

密歇根大学3月美国消费者现况指数终值为105.6,预估为106.1,初值为105.6,2月终值为106.8。

密歇根大学消费调查主管柯廷点评称,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微幅上升,原因是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较为乐观。总体来看,消费者信心水平较为平稳,表明美国消费者认为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快要加速,并将结束失业率进一步下滑的现状。虽然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仍有些许担忧,但金融状况的改善抵消了这种不良影响。此外,消费者对美国大选如何影响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不过,近期汽油价格上升并未引发很大的担忧。

消费者信心不足

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至91.0,分析将其主要原因归纳为消费者担心未来经济增长前景、预计汽油价格将会上涨等。

柯廷表示:“消费者认为美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但也不会超过前两年2.4%的增长水平。”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美大研究部研究员周密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消费者信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数据的表现、美国大选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失业率的变化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导致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民众对经济的担忧、金融市场动荡、油价上涨预期与通胀预期。“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占据美国经济较大比重,而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意愿,所以说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对美国经济的预期,信心指数下降预示美国经济下降。”

分析指出,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表明美国低收入者最为不安,因为信心的下降全部来自收入最低阶层的民众。

RBC资本市场有限责任公司驻纽约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雅各布 奥比纳表示:“过去几个月美国通胀一直在上涨,表明物价在上涨,消费者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感到担心。”

密歇根大学3月美国消费者一年通胀预期初值为2.7%,2月终值为2.5%;密歇根大学3月美国消费者五年通胀预期初值为2.7%,2月终值为2.5%。

美国人也爱存钱了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旨在反映消费者对美国经济的态度和预期,估量消费者对经济环境改变的感觉。报告中的消费者预' 期指数为美国官方领先经济指标的组成部分。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以其时效性著称,被认为是美国消费者信心中最及时的指标之一。

纵观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可以发现,美国经济衰退后该指数的最高值为2015年1月份的98.1,自那以后该指数平均值为92.0。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历史最高值是2000年1月份的112.0。自2004年之后,该指数从未超过100.0。

一个新动向是,美国人开始爱上存钱。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虽然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但实际上钱进了银行,没进商场,美国' howImage('stock','1_603883',this,event,'1770') 老百姓(' 603883,' 股吧)捂紧钱包不愿消费。”他指出,近年来,美国储蓄率上升值得注意。2005年~2006年,美国经济繁荣时其储蓄率为负;近两年,美国储蓄率增至5.4%左右,意味着有上万亿美元存入银行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人开始存钱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个人储蓄率在2015年12月份升至5.5%,为近3年来的最高水平。

德意志银行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市场波动率上升、美联储进入' 加息周期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持续,美国储蓄率还可能进一步走高。如果储蓄率大幅攀升,则美国消费者支出可能会放缓,从而对以消费为主的美国经济造成拖累。数据显示,消费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阿里影业为什么这么值钱?赵薇跟着马云炒股净赚44亿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