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论坛在京举办公益讲座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3日讯(记者沈慧)由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袖发起的未来论坛21日在京举办公益讲座。未来论坛秘书长武红在此间透露,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目前已基本完成提名推荐,6月开展专家评审,预计9月正式公布获奖者名单,明年一月颁奖。
未来科学大奖是由未来论坛创始理事自愿出资、定向邀约其他个人和机构共同出资的非官方、非营利、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目前设立“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大奖项,奖金各为100万美元,以捐赠款项授予前一年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华裔科学家。其中,生命科学奖涵盖对生命现象和本质的重要研究以及有应用意义的工作,物质科学奖涵盖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作为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委员会成员,著名数学家夏志宏教授当天进行了题为《极限挑战:论数学与认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技术带来的发展是渐进性的,只有科学才能带来根本性的发展。未来科学大奖要做的正是推动科学的发展。
武红说,未来科学大奖2016年1月宣布成立,将重点关注突破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希望未来它可以成为国家、政府奖励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有力补充,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成就更多的科学家偶像,唤起全民、全社会对科学的热爱,继而实现科技强国梦。她透露,根据目前的奖金捐赠情况,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已确定新增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项,未来还将陆续扩大奖项范围,增加应用技术等奖项。
由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如今在国际上已成寻常,目前知名科学奖项如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科学突破奖等,都是个人或家族发起的。 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是我国大陆第一个由民间多元化资本创立的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的被提名人,不限年龄、性别、国籍,但要求所获提名的工作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完成。被提名人可以是个人或团队,按同一项工作最突出为准,原则上每个奖项不超过五人。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主要为大奖评选提供科学专业和学术支撑,由9人组成。第一任委员会包括两位数学家(夏志宏、田刚)、两位物理学家(丁洪、文小刚)、两位化学家(' target='_blank' >何川、谢小亮)、两位生物学家(饶毅、王晓东)和一位计算机学家(李凯)。这样的人员设置是为了兼顾目前科学大奖已经设立的两个奖项。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