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科股权之争引发的话题
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不是太分散,而是太集中了。千万不能从万科股权之争中引出反面的教训,那才是历史的倒退,市场的倒退!
贺宛男
在万科股权之争中,有一种观点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高度警惕!
这种观点认为,万科作为受人尊敬的企业,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实际控制人。没有实际控制人必然引发股权争斗,而争斗则必伤其身;甚至还认为没有实控人就会出现所谓的“内部人控制”。
创立30多年的万科为什么没有实控人?首先是作为创始人的' target='_blank' >王石当年主动放弃了股权;数年后虽然引进了华润这样的大央企,可持股也就15.3%,没有如绝大部分央企、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那样51%以上绝对控股,甚至连30%的相对控股都没有,这才引发野蛮人频频上前敲门。
怎么办?为今之计,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让华润“上位”,一股独大,成为说一不二的大股东(独立董事' target='_blank' >华生就提到,华润之所以反对向深圳地铁定向增发,就是不愿意看到深圳地铁成为大股东,自己降为老二、老三)。二是学习海外资本市场支持双层股权结构(AB股)的做法,创始人持有的B类股票 ,1股可以有2个投票权,甚至有10个、20个投票权;以保证创始人用相对较少的股份,也能掌握多数投票权。提出这种做法的人还举了阿里、京东、百度,以及Facebook和Google等例子。
在笔者看来,这是很危险的想法。
回想一下三十而立的万科是怎么从创立之初的4000多万元资产,茁壮成长为今天2500亿元市值、全球第一的地产股的?在某种程度上靠的就是没有一股独大的控制人的管治和干扰,靠的是阳光化、市场化的力量!2015年沪深130多家地产股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93%,万科为18.09%,万科是怎么做到净收率几乎达到平均水平的1倍?就是靠着在众目睽睽之下阳光化的运作。万科很少做广告,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向某某高官行贿的丑闻(众所周知' 房地产行业是腐败的高发地带),因而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都比人家要低得多。万科管理层深知,如果干得不好,几十万名股东轻而易举地就会把他们赶下台,因而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特别是,由于没有一锤定音的大股东,诸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都很难下手。在A股市场上,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挖掘利益输送的“隧道”,从上市公司转移资金或资产,更有甚者将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或“抽血”工具,不都发生在持股30%-50%以上的大股东身上吗!
不仅是万科,沪深股市近3000家上市公司,股权相对分散没有实控人的也就几十家。这几十家上市公司,行业有新兴,有传统,业绩有好有坏,时而还被人举牌,但这一切都在阳光之下,被谴责、被查处的丑闻很少发生在他们身上。相反,由于股权分散,常常成为资本大鳄追逐的对象,因而在股价上时不时会给小股民带来惊喜。反观海外资本市场,如' 美国,最大股东持股低于5%的上市公司达一半以上,我们所熟知的苹果、微软等等莫不如此。当然那里也有证券欺诈,但诈骗造假侵害中小股民的严重程度,肯定比我们这里要好得多。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不是太分散,而是太集中了。千万不能从万科股权之争中引出反面的教训,那才是历史的倒退,市场的倒退!
至于所谓AB股双层结构,更不到时候,我们的《公司法》、《证券法》都规定同股同权,就算像阿里、京东那样采用AB股或“合伙人制度”的,那也得人家' target='_blank' >孙正义同意才行。目前我们一批' 创业板公司的创始人话语权不是少了,而是充分得不能再充分。
最后,笔者要说的是,像万科这样的公司,如果大股东中既有央企,又有地方国企,还有民营资本以及管理层持股,形成股东均衡型结构,不是更有利于公司治理吗?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好公司一定要有控制人吗 万科股权之争引发的话题》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