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时代的终结
1986年,如果你是北京的一名出租车司机,那是一份高尚体面的职业,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其收入远远超过今天出入于' 金融街(' 000402,' 股吧)的白领和BAT的程序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6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为1271元。在各种职业中,当时赚钱最多的是“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他们的年薪能达到1746元。这些人大都是大学毕业,而且要在野外作业,挣钱多大家都能理解,但当时出租车司机的薪水却远超他们。
3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月薪水已超过5000元,但比较优势却已经不在。加上各种网约车的影响,早已经从体面降到普通甚至跌入到收入不高的人群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以前人们仅仅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挣普通的薪水,日子也可以过得去。但现在,由于'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较为简单、重复的工作岗位就相对贬值甚至会消失了。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每一个业务部门都依赖越来越少的手工劳动,而这个事实将会持续影响世界的工作和薪酬体系。
过去我们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现在那种介于高、低收入者之间的生活方式将不复存在。
“普通人时代的终结”中的“普通人”,不是跟传统“名人”对比的那个普通人,而是指在工作上没有突出的优势,只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的人。
毕竟许多人可能会说我没有什么大的奢望,也不要求太高的收入,只要能过日子就可以了。但现在你会发现,想当个安静的“美男子”的机会都越来越少:
如果你只是平均水平,随着你年龄越大成本越高,可能会被技术和工具所替代,也可能你干的那部分工作会转移到薪水更低的城市和国家,而你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普通人的本性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但现在社会却逼着我们每个人必须追求卓越。当然,也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你至少在要在某一点上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见识才行。
不一定说你能够多么优秀,而是能够保持基本尊严地生存。
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和创新,成为哪怕很细微领域的高手和牛人,否则你的未来会支撑不起你平凡的梦想。
专家所具备的特征
1.他们有一个领域
没有什么都懂的专家,专家知道自己所知的界限,对未知保持着好奇和敬畏,对于不懂的领域和行业他们有明确的认识。随着水平提升,他们领域的范围越来越广。
因此,没有明确的方向和领域是无法成为专家的核心原因之一。
2.在自己的领域内,他们积累了星辰大海般的知识
专家掌握的知识对于普通人而言像大海一样浩瀚。不仅仅是数量多,而且他们大脑中的知识质量远高于普通人,他们的知识都是成体系化的存在。
同时,他们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相关领域的知识也远超大部分普通人,这些为他们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
3.专家具备积极主动地思维模式
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专家具有共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他们更关注事物的本质,擅长用概念化思维从本质去看问题,他们大脑中有许多框架、模式,在面临问题时基于特征快速从记忆中提出框架,而普通人可能面临问题时想不到用什么知识,即便想到了也只是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对于困难的问题,他们能够抽丝剥茧不被现象和描述所迷惑,发现问题真正的核心是什么,基于积累的大量知识和问题模式选择合适的方法尝试解决,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监控并采用最合理的策略。
对于完全陌生或者跨领域的问题,他能够界定自己擅长的部分和不擅长的部分,对熟悉的部分迅速搞定,对于不清楚的部分乐于学习和请教,并善于与不同行业的专家合作。
5.专家永远保持好奇心,并承认自己的不足
学习是他们的爱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外他们仍然不断地拓展,在上下游、相关的领域他们也有很深的造诣与认知,遇到相关的高手时他总是虚心求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心中的那个领域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在普通人眼里他们已经成为了很多个领域的专家。
6.真正的专家有自己的立场
他们对于自己拿不准的东西会说不知道而不是大放厥词;对于自己专业领域内的观点和看法客观稳定,不会因为利益而去说假话讨好别人。当他们表达的时候,大部分都经过深思熟虑,如果自己没有想清楚,他们也会坦诚地说我需要研究一下。
成为专家的框架
要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个人的方向和目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领域和方向上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蹊跷,如果你不能登堂入室,只能是一个门外汉的角色。
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在任何领域和方向中,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了解的资讯、参与的时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方向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有一个明确的细分方向,那么想要成为专家就是一个笑话。
2.擅长学习,真正地去学并且学会了
学习能力是一种基础能力,任何领域和方向上的专家都是学习上的高手,他们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去学校学、跟人学,通过完成任务和项目来反思、总结。
经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他们在选定方向上积累了大量知识,如同前面所说,他们所掌握的这些知识在数量和掌握程度上都远超普通人。
3.有机会解决大量问题,并且做完后还能总结、提炼
实践是连接知识和思维方法的桥梁,专家除了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而要改变世界就需要依靠完成各种项目和任务。
要成为专家,需要参与和主导该领域许多大型任务和项目,并且能够从这些项目中沉淀出许多套路和方法。
如果你想成为顶尖高手,也一定要主动参与复杂和艰难的任务,这个过程可以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的跃进与成熟,并将“别人的”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拉动自己去考虑更本质的问题而忽略细枝末节。
4.提升思维能力
任何领域的专家都拥有积极、主动的心智模式,同时他们也掌握了强悍的思维方法和技术。经过对专家的调查发现,在拥有大量的知识原料后,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和深度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会持续提升。
从最基础的判断、推理到分类、结构化,把从下到上地认识问题过渡到从上到下地解决问题,框架思维、概念思考、逆向思维等都成为了他们的思考习惯。
5.将坚持变成习惯,坚毅面对困难
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都是一次长跑,这个过程困难且漫长。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为专家,并非智力和天赋上的缺陷,而是欠缺了持续追求卓越、自己跟自己较劲的习惯。
真正有追求的人需要能够“自燃”,基于兴趣、理想、使命和追求完美等动力,在别人已经认为你足够好的时候持续学习、实践和思考。成为专家的过程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焦虑、无助、无望的时刻,这就需要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想了解更多关于《35岁以后的人生,都藏在没人要求你的时间里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