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重启“第二季”拉开帷幕。' target='_blank' >证监会6月9日晚间披露,已核准10家企业首发申请。这些公司及承销商将分别与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说明书。其中,' howImage('stock','2_300385',this,event,'1770') 雪浪环境(' 300385,'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2726',this,event,'1770') 龙大肉食(' 002726,'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3006',this,event,'1770') 联明股份(' 603006,' 股吧)等已确定网上' 申购日为6月18日。
此次IPO再度开闸的消息传来,恰逢' target='_blank' >央行宣布定向降准。本月16日起,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将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同时,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也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据相关机构测算,定向降准可释放资金约500亿元—600亿元。在两大消息影响下,沪深股市6月10日双双高开,' 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收盘分别上涨1.08%、1.58%。
IPO重启“巧遇”定向降准,后者对前者起到一定利好“护航”作用。更需要看到的是,IPO重启“第二季”不同于今年年初的IPO重启,使市场对扩容压力“松口气”。
其一,IPO不再来势过度凶猛。监管层此前已经强调,要统筹平衡好改革的力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证监会5月19日举行的会议明确,从6月到今年年底,计划发行上市' 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这意味着,新股发行节奏将明显慢于年初的IPO重启。7个月共发行100只左右新股,相当' target='_blank' >于平均每月发行15只左右新股,而今年1月的新股发行却多达45只。
其二,老股转让降温。今年1月发行的45只新股中,有37只同时进行了老股转让。其中,10只' 个股老股转让比例超过新股发行总量的50%。统计显示,45只新股累计募集资金214.09亿元,而老股东合计套现金额达107.17亿元。老股转让“圈钱”过度受到市场批评,为此,监管层要求老股转让不得超过自愿设定12个月及以上限售期的投资者获得配售股份的数量。这使得老股转让受到了市场化限制。
其三,监管层多策并举遏制“圈钱”及“三高”发行。据相关媒体报道,即便在发行批文下发前几日,监管层还多次与过会企业及其保荐人沟通发行方案,确保募投资金和项目的必要性,要求发行市盈率不得与行业平均水平有较大偏差。从已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来看,如按计划发行股数和募资上限,以及对应201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计算,不少公司发行后市盈率有望大大低于同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
其四,新股申购沪深市值分开计算的弊端消除。监管层改为采取沪深两市均衡上市,允许首发企业可在沪深市场自主选择上市地。此项政策调整,使不少拟上市企业“弃深投沪”,改变了今年年初发行48只新股中有42只在深市上市的状况。沪深两市上市资源的均衡,既防止沪市遭边缘化,又减轻了沪市因投资者集中申购深市新股而导致抛压过重。
上述变化有助于缓解由新股发行带来过猛的冲击,令不少投资者乐观期待二级市场平稳迎接IPO重启。当然,IPO难以避免地造成资金分流,市场分歧依然存在。从6月10日沪市654.1亿元的成交来看,若缺乏量能支持,因IPO“靴子”落地而持续反弹仍有相当难度。
实现IPO常态化发行,仍有待更好地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且须改变市场单向扩容的状况。在融资功能发挥的同时,更应注重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功能,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解决好资金扩容的难题。
(编辑:瘦马)